走路,在两天的时间里,能有这样的发现非常不易。
庄亦凡当即决定,明天早上部队就向西北方向运动,视情况寻找战机,辎重中队暂时留在原地不动。随后,庄亦凡向师部汇报了情况,得到师长胡阿耀上校的肯定。目前,步兵旅和教导旅,正在杭爱山南线地区,由南向北进行地毯式搜索,命令庄亦凡临机决断,不用事事汇报,贻误战机。
特种大队于第二天早上五点,顶着漠北寒冬的劲风出发,经过五个小时的艰苦行军,在早上十点左右,来到了“哲别道”附近。
这是一条长度足足有三十公里的漫长沟壑,估计是附近地质构造特殊,分布有火山和温泉,空气中湿度明显增高,温度也骤然上升十余度,道路两侧的山坡上,竟然长满了杂草。尤其是沟底,灌木和野草密集,实在难以相信在这漠北苦寒之地,还有此等所在,难怪附近的农牧民说要在此地过冬了。叛匪竟然把这样的好地方窃为己有,置广大民众的利益于不顾,更坚定了庄亦凡消灭对手的决心。
庄亦凡派出两个分队,分散到周边五公里,注意警戒,用旗语传递信息,其余各部暂时休息,然后亲自下到山沟的底部,仔细观察,发现道路中间果然有着密集的马蹄印和牲口粪尿,看来情报是准确的,此地确实经常有马队经过。庄亦凡站在谷底看了看,左右高地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凹”形地带,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庄亦凡返回右侧的高地上,命令各分队,立即按照火力重新编组,力争每一个打击小组都包括通用机枪c自动步枪c半自动步枪和狙击步枪,形成由点到面的火力覆盖,迫击炮中队和火箭筒小队,则集中使用,打乱敌军的集结队形,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方便部队分割消灭对手。
编组完毕后,各部立即按照战斗队型展开,在这条贯通南北的山谷道路两侧的高地上,挖掘防御工事。
由于此地温度适宜,估计气温在零上四五度之间,土地并没有结冻,有着随身携带的工兵铲帮忙,倒也不太费事。各部挖掘好战壕后,便在阵地上掩上杂草和灌木枝条,悄悄地隐蔽起来,守株待兔。
之所以采取这种笨拙的战术,庄亦凡有着自己的考虑,行军打仗讲究的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目前特种大队的情况是敌情不明,只有先打一仗,把对手调动起来再说。
临近中午一点,负责在北面沟头警戒的战士用旗语回报,大约有一个连左右c身着莫斯科红军军服的骑兵部队,正在快速由沟底向伏击阵地接近。
这里交代一下,远东读力后,为了在战场上与莫斯科方面的军队区分开,采取了叙府军队的着装思路,以迷彩色作为部队军装的基本色调,冬装则采用迷彩装外加白色伪装服组成,可以说与莫斯科红军纯绿色着装迥然不同,这也是莫斯科方面采用栽赃嫁祸之计后民众深信不疑的原因之一。
庄亦凡不动声色,命令各部进入战斗状态。鉴于对手实力不强,嘱咐迫击炮和火箭筒暂时不要动用。
一刻钟后,下面的峡谷间道上,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大,又过了大约两三分钟,只见从沟底道路的西北面拐角处,转过来一群骑兵,战马一遛小跑着,马背上的骑兵全都背着苏制1910卡宾枪,腰间挎着马刀,歪戴着顶绿色瓜皮帽,有的痨兵嘴里还叼着根烟卷,一个个交头接耳,谈笑风生,样子看起来极为轻松惬意。
乔布顿c乔布楚领导的这部分骑兵,过惯了舒服自在的曰子,兼之在自认安全的隐秘道路上,故此一点儿戒心也没有。
庄亦凡暗暗摇了摇头,这应该就是前蒙古边防军残部了,最为精锐的主力部队,随着乔巴山等人的溃灭而彻底完蛋,这伙部队距离正规的军队还有不小的差距,实在是有愧于他们身上的苏俄红军装束,纪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