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八〇七章 战略与建议(第4/5页)  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们不顾实际,在中南半岛和次大陆发起反攻,*也定然不会回援,甚至可能因为大陆战略出现危机,越发坚定其经营澳大利亚,依靠其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海军,彻底变身为海洋国家的决心!我实在不明白,贵国有那么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就算是拼消耗,日军也不是对手,怎么搞得那么狼狈,草木皆兵了呢?是不是贵方的作战指导思想有问题?”

    罗斯福与马歇尔对视一眼,马歇尔有些不确定地道:“此前麦克阿瑟将军采取的战略,是在全岛稳步防守,伺机反击。到目前为止,我们调到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战机为九百七十二架,包括p-37型、p-39、p-40型及最新的改造自南华a26、a27、a28的p-45、p-46、p-47三款新机型,轰炸机则有b-17、*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及tbd鱼雷机三款型号。

    “此外,我们还送去了四百多辆坦克、八百多辆装甲车以一千六百多辆卡车......确实,拥有这么多的飞机和战车,不应该打得如此被动才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一名少将战了起来:“总统、主席先生、赵将军,还有各位同僚,我认为可能是麦克阿瑟将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出了一定问题。原本澳大利亚参谋部有个计划,其基本出发点是放弃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部的大片领土,依托澳大利亚中部的山脉及河流,集中优势兵力,形成一条坚固的防线。但是,麦克阿瑟将军吃够了在菲律宾因为战略纵深不够被日军挤压包围在马尼拉城的苦头,认为必须坚守海岸线,御敌于国门之外,再次把撤往东南方的军队调往前线,导致各部疲惫不堪。

    “当然,麦克阿瑟将军也并非是简单地占据海岸线死守,他把海岸线及其后两百到三百公里范围,具体划分成不同的战线,形成波状防守体系,一道战线失守,其余部队立即后撤,依托第二道防线再次防守。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兵力过于分散,毕竟澳大利亚有着近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海岸线三万六千多公里,具体到每一个地区,兵力都少得可怜,面对优势的敌人自然节节败退。

    “尤其关键的是,此前的空军及坦克部队,没有集中使用,而是采用了添油战术,分批投入。以我们补充的战机为例,为了防范日军有可能发起的登陆战,机群分散在澳大利亚漫长的海岸线后面,每一个地区仅部署有少量战机。结果敌人一来,起飞迎战,总是以寡击众,损失很大,导致制空权一直为日军掌控。尤其无法想象的是,我们的坦克也总是以营为单位,平均地分散到各个步兵师,充当步兵的支援武器,而不是像德国及南华那样,集中起来使用......”

    安毅认得这名少将,正是上次访问南华的前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后勤计划官艾森豪威尔,那时候他还是一名上校,但现在他竟然已经是一名将军了,估计其职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安毅端详自己,艾森豪威尔友好地点了点头。艾森豪威尔确实际遇不凡,回国后不久,他即出任了第三师参谋长职务,后来部队扩军,他又搭顺风车升任第九军参谋长。等到珍珠港事变爆发,部队再次扩编,他已经是第三集团军参谋长了,顺利晋衔准将。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艾森豪威尔的晋升速度如此之快,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不过他的晋升之路还未中止,随着日军攻占瓦胡岛,并且破坏了巴拿马运河,艾森豪威尔被召回华盛顿,升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后,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他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晋衔少将,正式完成由上校到少将的跨越。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了,他的意见给安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毅赞同的点了点头:“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意见是正确的。目前澳洲军队的当务之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