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光复恒山防线。
保定西北方向的紫荆关一线,由于该处山势险要,道路极为狭窄,机械化部队完全施展不开,平汉路一线之日军出动三个师团进行轮战,但在中国军队宛若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守面前,束手无策。
尽管日军出动轰炸机集群进行轮番轰炸,但千年的古城墙再加上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加固,镇守此处的三个晋绥军独立旅的国军将士,只需躲藏在十余米深的地下,坐等日军上门从射击孔里向狭窄的山道进行射击就行了,日军在完全施展不开的山道上,倒下一片片尸体。遭到日军连续攻击的千年雄关,巍然不倒,兼之紫荆关内存放有足够的粮食物资,到最后日军指挥官只得黯然撤退,返回保定,重新寻找进入山西的关隘。
以上两路大军的失败都不算什么,最尴尬的还是要数娘子关一线的日军。
这一个多月来,鲁逸轩可没闲着,在华北战火复燃的那一刻起,便派遣已经初步整训完毕的第十七军三个师,开赴井陉县城,在井陉县城东北方向正太铁路沿线的莲花山、井陉关等高地上,抢修了五道防御工事。
日军攻陷保定,被堵在大沙河一线时,杨九霄已经带着十七军,开始在正定、无极、晋城(今晋州)、栾城、元氏、石家庄、获鹿(今鹿泉)等地区组织民众转移,至石家庄完全陷落,方圆数百里范围内,民众已经迁移一空。
随着从保定溃败的国军撤退完毕,第十七军工兵部队,迅速拆毁获鹿县城以西之正太铁路铁轨,同时在铁路、公路沿线,大面积铺设叙府兵工厂出产的压发雷、拌发雷、触发雷、感应式地雷以及利用电磁效应制动的智能地雷,还有伪装成树枝、树叶、石头、小草等模样的小型化诡雷,把通向山西的狭窄道路,变成了一条死亡通道。
日军占领石家庄后,立即气势汹汹地纠集重兵,沿着正太铁路,向获鹿县城扑去,发现获鹿县城也如石家庄一样,空空如也,气急败坏之下发疯似的继续西进。在日军指挥官看来,城市的财富和民众可以转移,但地下的资源总无法迁移吧?
井陉煤矿是华北有名的大矿区,早在宋代就有开采,对于资源极度贫乏的日本来说,位于正太铁路旁边的井陉煤矿,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日军的指挥部,也把占领娘子关以东的井陉县,作为第一阶段战役的终点。
结果可想而知,日军刚刚才出获鹿县城西门,就遭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地雷攻击,一个打前哨的步兵联队,最后能够安然返回获鹿县城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全部带伤。这一严重事件,迅速被汇报到方面军司令部,石原莞尔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行军,等待专业的工兵进行排雷。
可是等日军的工兵部队进入雷区后,照样死伤惨重。
原来,叙府兵工厂出品的系列地雷,不仅仅有工兵使用的金属探测器可以探到的金属地雷,还包括反工兵探测的陶瓷地雷、塑料地雷、玻璃地雷,最可怕的还是要属智能地雷,由于工兵所用的金属探测器带有磁性,而智能地雷设计之初,就是专门针对工兵的,一旦区域内磁场发生改变,地雷便迅速引爆,排雷的工兵绝无生还的希望。
就这样,日军填进去一个工兵联队,排除的雷区还不到500米,让日军上上下下一片沮丧。
到目前为止,日军用了多种方法,比如使用密集的炮火进行地毯式覆盖,使用火焰喷射器靠炙热地面试图以高温引爆地雷等排雷手段,效果都不太好,几乎不所不在的地雷,让所有日军都闻雷色变。
要知道地雷的可怕,不在于它的破坏力有多大,而在于它的隐秘和不确定性。被炸死当场“玉碎”不可怕,可怕的是残肢断臂瞎眼,那声声哀嚎,会严重地打击部队的士气,进而让全军都产生畏惧心理。
巍巍太行,雄奇挺俊,机械化大兵团想从河北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