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7章 同门师兄弟(第2/3页)  三国求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颜益见气氛逐渐融洽,便趁热打铁道:“樊神医自认他在草药、诊断之术上不及李神医,那自然是有其道理。

    而度辽将军在常山兴建六山学院,设置三大分院,其一曰伏羲学院,主授易、书、礼、诗、法等各类经典,其二曰神农,主授医、农之学,其三曰燧人学院,主授格物、工、商。

    将军将医、农、格物、工、商与易、书、礼、诗、法并列,足见其对医学的重视。

    如今神农学院有师生千余,医馆数十,药圃数顷,可谓略具规模。

    然樊神医终究精力有限,难以兼顾学院教学与医馆行医,药材打理等事务。

    樊神医更言,医药医药,若无药则不为医也!

    既然李神医精通医药之理,当延请李神医前往常山予以指点,让二位的医术可以传扬天下,救治更多百姓病痛。”

    李当之听颜益仔细说来,尤其是神农学院的规模后也是肃然起敬。

    从春秋以来,学医一直不是显学,诸子百家中的医家向来是个没多少存在感的小流派。

    虽然在秦汉两朝的学派纷争中,医家因为这种特质并未受到多少打压,但也从来没真正大力发展过。

    这点与医家难学难精的特质也有关系,比如儒家、法家、墨家、名家等学问可以一个老师在讲台上咔咔地讲,几十上百的学生在下边听。

    但医家却难以如此做,因为医学不仅仅是学习纸上的学问,实际的动手经验更为重要。

    若是学儒、法学得不佳,可能成为一个酸儒、庸吏,但若是学医学得不佳,可能会害了人的性命。

    所以如扁鹊、华佗这种名医要教授弟子,大都也是带上几个人在身边长时间言传身教,能够坚持数年乃至于十几年下来的才能学有所成。

    如神农学院这样一次性教授成百上千医学生的情况,前代的医者们并非没有如此想如此做,但面对校舍、药材、实践机会等种种问题后却纷纷放弃了。

    如今樊阿在常山把神农学院搞得有声有色,连医馆都开了几十家,怎不让李当之为之动容?

    李当之略略沉吟片刻,消化了这些内容后说道:“若论当代医者,无人能出老师其右,中陵师弟为何不请老师前往常山?”

    颜益苦笑道:“怎没有请,不知是樊神医,便是度辽将军也多次致信延请,但华神医或是对常山能否建起神农学院不能确信,且近来好似因为一些麻烦事情耽搁,并不能立刻前往常山。

    当然,此事我等仍会积极争取,相信华神医会看到常山的诚意,看到神农学院的蓬勃发展。”

    李当之又道:“即便老师不能前往,那文博师弟亦精擅药理,尤其对药性发挥有独到见解,为何不请他前往?”

    颜益道:“李神医所言可是广陵吴君讳普者?”

    李当之点头道:“正是。”

    颜益道:“樊神医当然也曾试图联络过广陵吴神医,然只在今年初夏时得到吴神医一封回信,说他要前往扬、荆、蜀、交等南方州郡游历,采集各地药材,分析药性,短时间内暂无来常山之计划。

    且樊神医言,吴神医虽擅药草之道,然在华神医门下学习时间终究尚浅,远远及不上李神医学问渊博精深,若能请得李神医前往常山,则足以这些毒物也有大用,感到诧异不已。

    张春华更是小声比比道:“这曼陀罗、夹竹桃还能有什么用,用来毒人么?”

    她声音虽然轻,但堂内之人俱都耳聪目明,李当之直接板起脸道:“你这小女娃娃懂得什么?这夹竹桃有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去瘀之效,曼陀罗可去风湿,止喘定痛,制作麻沸散亦可用到,岂是你能懂得?”

    司马懿忙出来寰转道:“内子不懂医术,方才随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