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竹林(第1/3页)  自有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谓姻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才谓之姻缘。

    哒哒哒,一阵小跑声,木屐鞋子踩在木板上的声音传来。

    “娘子,娘子”,带着喘气的声音急促的喊着,一个身着青色衣袍的姑娘一路小跑过来。

    只见青衣丫鬟喘了口气,语气缓了一下说道,“娘子,媒人来了,郎君,夫人在商量您的亲事呢。”

    此时坐在桌前正绣着东西的元娘,手一顿,缓缓放下绣品,这才抬起来了头,“青杏,以后莫要如此急促了,慢点儿,慢慢来”。

    青杏跺了跺脚,“娘子,我的好娘子啊,都这个时候了,您莫管那些劳什子小事了。婚姻大事啊,您未来的良人,娘子您就不好奇嘛。”

    元娘再次拿起了绣品,静静笑了笑,无奈的看着青杏摇了摇头,知道不知道,到时候总会有人来告诉你,只不过提前知道和晚知道最终还是一个结局,那就是嫁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自己可以选择的余地,所谓良人,呵,并且

    忽然听到了许多声音,元娘没有继续想下去,外面熙熙攘攘的声音传了过来来,元娘皱了皱眉头。

    果然有人来告诉了啊,只是怎么会这么闹,是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元娘放下了手中的绣品,摆正了那条帕子后起身走了出去。

    在榻上的那一朵朵兰花在绣面上仿佛像真的一样,上面的几条金线闪着灼目的光。

    “大娘子,恭喜您了,您的好事到了。大娘子,怎么还劳烦您出来了。”

    “赵阿嬷,什么好事,还麻烦您亲自道喜。”

    缓了一瞬,元娘未等赵嬷嬷答话便又问到“祖母近几日腹中好些了吗?”

    赵嬷嬷笑的更开了,眼中的笑意也更明显了,“大娘子可真真孝顺,老夫人已经没有不适了,昨日便食了一碗,食欲极好。您莫要担心了,不过今日老奴有大好事要恭喜大娘子。今日您的亲事定下了,三年后秋日丰收季里,大娘子就要出嫁了。今次老奴过来奉老夫人之命,带了人过来。”

    忽又解释道:“老夫人用了她的帖子来请的京城最好的裁缝给您量身,制作嫁衣,让大娘子您体面的出嫁。”元娘听到后面色淡淡的,依旧淡笑着看着赵嬷嬷。

    赵嬷嬷看了眼元娘,眼中带着些赞许,又继续说道:“大娘子今儿也长这般大了,老夫人今日说着说着可不舍了,老夫人对您可是喜爱的紧啊,不讲这番离别伤心事了,大娘子您先量吧,老奴知道一会儿您还要做女工,老奴候在这里等到量完之后也早早回了老夫人。”

    元娘心里已经闪过了许多,之后点了点头,便进了里屋。看着这些绣娘,元娘缓了缓呼吸也让心里更加静了静,又换上往常的笑容,对自己说道,再等等吧。

    “女郎的皮肤真白,身段也极好呢。”一位绣娘这样夸着,旁边的青杏正准备说什么,另一位绣娘用手捣了捣那位绣娘,然后拉着那位绣娘立刻跪下,“女郎恕罪,她是新来的,不懂规矩,有什么冒犯之处,还望小姐宽恕。”

    那位绣娘还想说什么,然后今天来的绣娘中似乎是领头的一位绣娘管事,立刻走了过来先是看了一眼那个绣娘,然后对着元娘福了福身,“谢家女郎,我锦绣坊必会给女郎一个交代。”

    元娘淡淡的摆了摆手,语气和缓的说道:“无碍,继续吧。”

    一旁的青杏脸上还是有些怒气,只是碍于元娘已经说过无碍了,便没有发作。

    约莫一会过后,已经量完了所有,红李便说道:“麻烦各位绣娘了,请随我来。”

    青杏也拿出了荷包给那位管事的人,那管事只瞧了一眼便将荷包收回了袖中,也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动作。

    元娘眼神中闪过赞许,不愧是锦绣坊,其中的管事也不是什么小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