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廿一章 香积古刹(第2/5页)  唐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亲。他和韩临渊结拜,以兄弟相称,该叫韩宗主一声叔父。

    “派人去通知了,可是找不到人。三年前,宗主走的时候只说是去云游,没说地方,也无从找起。不过……少宗主遇害,融教重出江湖,这事不少门派都知道,只要宗主还在中原,一定能听到消息!”

    离开长安非派,李秉去了魏泽的私宅。

    “山海一榭”

    李秉每次来,都不由的看一眼这浩气磅礴的牌匾,这是当年教李秉四兄弟写字的老师——“颜真卿”亲笔所题,单单这四个字就价值万金。

    当年初次来时,还是钻狗洞进入的破败院子,现在已经被修葺成全长安最富丽堂皇的宅院之一。

    他原本是想找魏泽同行,却也不能如愿。

    魏泽本身筋骨不强,昨日又在花蟹居受了一场惊吓,不知道是劳累过度,还是被阴气伤着,人虽然没有大碍,可是今日身体发虚,只能在被窝养着。

    一连三个朋友都有事情,走了一圈,结果还是只有自己一人。

    他骑着白马,在朱雀大街上走过,仿佛眼前的长安和一年前的长安是两个世界。香积寺在长安城外南侧七八里路的“樊川”,襄王府在长安城东北角,路程不近。

    樊川是西汉开国将军樊哙的食邑,也因此得名。荒废后被农人占据,逐渐变成僧侣云集之地,单单这里喊得出名号的寺庙就有二十多座。其中以“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云栖寺、禅经寺、洪福寺和香积寺”最为出名,并称“樊川八大寺”。

    这里的大部分寺庙都很小,唯有香积寺占地极大。整个长安城内外所有寺庙,也只有皇家的西明寺能和其相较。

    还未看见围墙,一个新修的三丈高的大理石五门牌坊映入眼帘,正中三个字“香积寺”便是王维的手笔。

    不同于西明寺内外两院的简单划分,香积寺规模巨大,共分井字形九个院落:

    首行正中是“十三间光辉殿”:供奉各路主佛的地方。最大的一尊释迦摩尼金像足有两丈高,纯铜铸造,漆以半厘厚的纯金镀层,香蜡烛光之下,熠熠生辉。

    首行左侧是“经阁”:藏经阁是个二层小楼,远不如西明寺藏书丰富,但却另外有十座陀罗尼经幢,十分特别。

    首行右侧是“百佛堂”:一个专门为信徒供奉长明灯和小佛像神龛的地方。

    井字中心是“禅房”:供僧侣打坐练功的地方。正中一座两层青砖钟楼,攒尖起。

    净土宗的核心教义便是对西天净土世界的崇拜,主张行善积阴德。教义简单明了,易于传播,比其他佛门流派发展的更快。

    既然信了净土宗,死后一场法事是少不了的。香积寺起初也只是收几文香火钱贴补用度。

    可后来唐朝国力日渐强盛,长安人口增长,香积寺的信徒也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便是找净土宗做法事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死后要做法事,如果平日里做了亏心事,或者遇上什么难处,也要做场法事求个心安。

    香积寺虽然尽量多的帮助信徒,依旧只收取几文辛苦钱。可法事太多,人手实在忙不开,有钱人家为了请到得到高僧来,往往愿意捐献更多的香火钱。

    百佛堂的位置有限,供奉一座长明灯,需要钱五十贯,供奉一座小神像,需要钱五百贯,每年香油钱另计。远的不说,襄王府的彩姨是继侧房,不能在西明寺供奉佛像,便在香积寺里,供了一座一尺高的纯金“送子观音”,想给李僙再添个小世子。

    长此以往,互相攀比,成就了今天香积寺日进斗金的局面。

    中原的文明,虽然早在商朝时期,君权就已经彻底凌驾于神权之上,而现在又有儒释道兵法墨等多重信仰,君权本应该更远超神权才对。

    可一家信仰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