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和朝中诸多世家大臣,以及杨坚和独孤皇后身边的太监和宫女,让他们帮忙传递消息,帮助杨广夺位成功。杨广登基之后,视江南为龙兴之地,对于江南世家也是投桃报李,不但在科举中扩大江南世家子弟的录取比例,并且,在服徭役方面,也是多役使北方,对于江南的发展,多有恩惠,再加上萧太后的缘故,江南很多地方还有人怀念杨广。所以一直是李承道的助力臂膀。李承道听了萧心宇的话后,低头不语,不过,谁都看的出来,李承道在迟疑。‘哼!当初,我来江南,是与李承陆一起抓阄决定的,父皇将南北两张纸条放入盒子中,让我们两兄弟抓阄决定,我抓到南,李承陆抓到北。怎么我就是追逐美色,还有,心宇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李承道在思索的时候,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殿下!卑臣以为,萧大人此言差矣!”萧心宇听到这个声音,心里头马上就像被一把大锤敲了一下——说这话的是来护儿的儿子来恒。当初萧太后从突厥回来的时候,感念到来恒c来济两兄弟从江都c河北c突厥,到最后归唐。一路护持的功劳,就奏请李渊,赐予了来恒c来济官职,李建成即位之后,又感念来护儿的忠贞,下旨,追复来护儿的荣国公的爵位。命来恒继承来护儿的爵位。随后,李承道慢慢的长大之后,受封为恒山王,开府建衙,并令来恒做了李承道的王府属官,而萧瑀也将自己的孙子萧心宇送到了李承道的身边。两人虽然同为恒山王府属官,但是,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萧心宇一直都看来恒就不顺眼,原因有三点——一,出身不同,萧心宇的家族出身于兰陵萧氏,是萧氏皇族的正统后裔,而来护儿虽然自称是新野来氏族人,曾祖时徙居广陵(后改称江都,治今江苏扬州)。不过在萧心宇的心里,来护儿只是冒认氏族,并且他自幼父母双亡,由伯母吴氏抚养成人。后隋文帝建立隋朝,命贺若弼出镇广陵(一作寿州)。来护儿便投奔隋军,经常渡江侦察,积功升任大都督。 来护儿又击破陈朝将领曾永,加授仪同三司。这才正式进入朝廷成为显贵,可在正牌贵族眼中,来护儿就是一届贫民。乡里头种地的泥腿子而已。二,来恒是萧太后亲自举荐过来的,在杨艳那里也甚为倚重,萧心宇的心里非常嫉妒。三,因为来济。原本,按照萧太后的意思,希望来济也在李承道手下干。可是来济却提出,想继承来护儿的勇武家风,并且在漠北呆了很长时间,希望能偶到漠北留守府从军。正好,漠北情况复杂,李建成就准许了来济的要求。来济到了漠北留守府之后,马上得到了李绩的器重,短短的三年,官职一连升了两级,又在李绩的牵线下,娶了荣阳郑家的一位小姐。因为这个缘故,萧心宇更是看来恒不顺眼,此刻,萧心宇正斜着眼睛盯着来济。眼睛里尽是火焰。
“敢问殿下,杭州刺史衙门的主事人为何人?”
“嗯!?好像,好像是”李承道求援似的向手下的属官看去。萧心宇想了一下,正想说话,结果又被来济抢先了一步:
“殿下!杭州刺史衙门的刺史名叫长孙栓!而睦州刺史衙门的主事官叫蒋兴旺,不过,听说,其有一房小妾是出身于吴县张氏。”
“长孙栓!吴县张氏。”听到这两个姓名,李承道这才感到了萧心宇的话——长孙栓是长孙顺德的长子。听父皇讲过,长孙顺德在父皇做太子的时候,就是父皇在秦王身边的暗探,为父皇提供了不少消息,在父皇登基之后,没有几年,就辞官归隐。父皇也非常高兴,在长孙顺德辞官的时候,赐予了长孙顺德一大笔财宝绢帛,让其养老。而长孙栓是长孙顺德的正夫人窦氏所生,一旦动了长孙栓,一定会诱发长孙家族和窦氏家族的反扑。蒋兴旺也不是等闲之辈,此人曾经是宫廷侍卫出身,后来外放睦州做了刺史,而其有一房小妾出身吴县张家,这更是麻烦。张家家主张季龄当初就是搭上了李承道外公杨广。一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