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杀二(第6/8页)  东周列国志现代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旌旗蔽野,杀气腾腾,满心希望此去踏平赵国,大大拓展燕国的疆土。

    赵王听到燕国兵马快要到了,赶快召集群臣商议抵抗的办法。丞相廉颇奏道:“燕国认为我们刚刚战败不久,又新丧丞相,军中缺少士卒。如果我们让全国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拿起兵器去助战,我们的声威一振,燕国的斗志自然就会消失,加之栗腹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原本没有什么带兵征战的本领和谋略,庆秦更是个无名之辈,乐闲、乐乘因昌国君之事,常常来往于燕国与赵国之间,不会去为燕国尽心尽力攻打我们,所以燕国的军队很快就会被打败。”

    于是廉颇推荐雁门李牧,请赵王委以重任。赵王派廉颇为大将,带兵五万到鄗城去迎击栗腹,派李牧作副将,带兵五万到代城迎击庆秦。

    却说廉颇的军队到了房子城,知道燕将栗腹正在攻打鄗城,廉颇将军中精壮之士都隐藏在铁山,只用老弱之兵扎好营寨。

    栗腹探得赵兵都是些老弱之人,非常高兴地说道:“我早就知道赵国的军队不堪一击。”于是便率领燕军加紧攻打鄗城。

    鄗城人知道自己救兵已到,信心大增,栗腹一连攻打了十五天仍然攻不下来。廉颇率军前来救援,先派出几千疲惫不堪的士卒去挑战。栗腹留下乐乘攻城,自己亲自出阵,双方交手只一个回合,赵兵抵挡不住,大败而逃。

    栗腹求胜心切,指挥燕军紧追不舍。追了有六七里路,突然伏兵四起,当先一员大将,驱车而来,大叫:“廉颇在此!来将赶快下马投降!”栗腹挥刀相迎。

    廉颇武艺远在栗腹之上,所带的也都是精壮士卒,一人可抵百人。交战没有几个回合,燕军大败,栗腹也被廉颇活捉。乐乘听说栗腹被擒,正想突围逃走,廉颇派人前来招降,乐乘趁势归顺了赵国,恰好李牧率兵去救援代城也获大胜,斩了庆秦,前来报捷。乐闲带着剩下的燕军退守清凉山。廉颇要乐乘写了一封信送给乐闲,劝乐闲也不要再为燕王效力。乐闲接信也归降了赵国。

    燕王得知左右两路兵马已经覆没,只得连夜奔回中都。廉颇率军长驱直入,在中都城四周筑起长围,将燕军死死困在城中。燕王无奈,只好派出使节到赵军来讲和。

    乐闲对廉颇说:“原来鼓动进攻的是栗腹。大夫将渠有先见之明,苦苦难说燕王,但燕王不听,反把将渠关在狱中。如果同意与燕国讲和,一定要燕王答应任命将渠做丞相,并派他到赵国来送赔款。”

    廉颇采纳了乐闲的意见。燕王没有办法,只好来到狱中召见将渠,把相印交给他,将渠推辞不受,他说:“事情不幸而被为臣言中,我怎么可以趁国家战败之机为自己谋利益呢。”

    燕王说:“当初我不听你的劝告,自己找来今天的屈辱。现在要达成同赵国的和议,除你而外没人能办到。”将渠听罢,这才接下相印。

    将渠对燕王说:“乐乘、乐闲虽然投降了赵国,但他们的祖上对燕国是有过大功的,大王应当将他们的妻子孩子送去,使他们不忘燕国对他们的恩德,这样同赵国的和议也可以很快达成。”燕王同意。

    将渠来到赵军,替燕王向赵国谢罪,并把乐乘、乐闲的家属一同送来。廉颇答应同燕国议和,将栗腹斩首,连同庆秦的尸体一并归还燕国,然后班师还赵。

    赵王封乐乘为武襄君,乐闲仍和以前一样称作昌国君,委派李牧作代郡太守。当时剧辛正为燕王驻守蓟州。燕王想到剧辛曾经和乐毅共同辅佐过昭王,让剧辛写信劝说乐乘、乐闲回到燕国来。

    乐乘、乐闲想到当时燕王不听忠言,招致燕国今天大败,于是决定留在了赵国。将渠虽然作了燕国丞相,可那并非出于燕王自己的本意,所以过了不到半年,他就托病辞去了相职。燕王起用剧辛代替将渠做了燕国丞相。

    再说秦昭襄王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