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7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第3/6页)  东周列国志现代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赏钱。”

    于是便背起木杆,将它搬到北门坚起。守在一旁的官吏急忙将此事报告卫鞅,卫鞅将那人召到跟前,夸奖他说:“你肯听从我的命令,真是个好百姓。”

    当即便将赏金如数交给他,又说:“我是决不会失信于你们百姓们的。”

    城中百姓互相传说,都夸赞左庶长令出必行。

    第二天卫鞅就将新政令公布了出来。——此时为周显王十年。新政令是:一、迁都咸阳;二、推行县制:境内的村镇全部合并为县,每县设县令、县丞各一人,督促新法的实施;三、开垦荒地:城外土地,除车马道路外均责令附近居民将它开垦为农田;四、改革租税:废除井田十一税制,按照土地征收租税;五、鼓励农桑:男耕女织,辛勤劳作致富者称为良民,免除其劳役,弃农经商者加征重税;六、奖励军功:凭军功封拜官职爵位,杀敌一人,进爵一级,临战脱逃者斩首,秦君宗室也得靠军功大小来定远近亲疏;七、保甲连坐:五家为一保,十家为一连,互相监督,邻里犯法,如不加举报,十家同受制裁,举报者则受重赏。八、加强政令:政令一经公布,不论贵贱贫富,都必须严格执行,若有违抗者,一律斩首示众。

    新政令公布后,百姓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卫鞅命令将议政者拿获,训斥他们道:“你们听到政令就应该认真执行。攻击新法不好的,是抗令;说新法好的则是巴结逢迎,你们都不是我秦国的良民!”随即下令将这些人迁到边地充军。

    大夫甘龙、杜挚私下议论新法,也被卫鞅贬为庶民。卫鞅又下令征发民伕,在咸阳修筑宫室,准备选择吉日迁都,雍州大姓迁来咸阳者,有数千家,太子驷不愿迁都,又出言攻击新政令,卫鞅大怒说:“历来法令得不到执行,都是因为上面有人违杭。太子是国君的继承者,不便重刑处置,但若就此将他放过,却又与国法大义相违。”

    于是便奏明孝公,以教导无方之罪将太子驷的太傅公子虔处以割鼻之刑,将太师公孙贾处以面部刺字之刑。

    百姓闻讯说道:“太子违抗新令,太师、太傅都难逃处罚,就更别提别人了。”

    卫鞅知道人心已定,便下令择日迁都,接着又将秦国分为三十一个县,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秦国财富骤增。

    卫鞅到渭水视察监狱,一天就下令处死了七百多人,渭水都因此变得赤红,百姓在夜晚睡梦中都感到害怕。

    从此秦国社会安定,国库充实,百姓全力耕织、军队尽力备战,秦国因此变得富裕强大,为天下第一。以后秦国发兵攻楚,夺取了魏商於之地,在武关之外,开拓疆土六百余里。

    周显王派使者册封秦君为“方伯”,各国诸候也纷纷派使者前来拜贺。

    此时,三晋中以魏国最强,魏惠王闻听卫鞅为秦国重用,叹道:“我真后悔当初未听从公叔痤的话!”这时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都已去世,惠王于是下令招贤。

    邹人孟轲字子舆,是子思门下的得意弟子,子思姓孔名伋,为孔子的嫡孙。孟轲从子思那里学得圣贤仁义之道,有济世安民的志向,这时听说惠王招贤,便从邹国来到魏国。

    惠王亲自到城外迎接孟轲,以上宾之礼相待。惠王问孟轲有何方策可使魏国得利,孟轲说:“臣游学孔子门下,只知有仁义,不知还有什么得利之事。”惠王认为孟轲的话迂腐可笑,对他弃而不用,孟轲于是便离开魏国去了齐国。潜渊先生有诗道:仁义非同功利谋,纷争谁肯用儒流?子舆空挟图王术,历尽诸侯话不投。

    话说周国的阳城,有一个地方名叫鬼谷。因其山深林密人迹罕至而得名。谷中有一个隐士,自号鬼谷子,相传姓王名栩,是晋平公时之人,曾在云梦山与墨翟一同采药修道。王栩隐居鬼谷,人们都称他为鬼谷先生,其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