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回美人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第3/7页)  东周列国志现代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己不享用,却派人进献给寡人,这是他对我吴国尽忠的明证,相国不要再乱猜疑了。”

    遂将二女收下。西施、郑旦都是天下绝色,夫差对她们二人都十分宠爱,但西施妖艳善媚,后来终于独得夫差欢心,得以居住在姑苏台上,与夫差形影不离,出入的礼仪车仗也犹如后妃。郑旦住在吴宫,她嫉妒西施独受宠爱,郁郁不得志,于一年后去世。

    夫差十分悲痛,命人将她葬在黄茅山,建祠祭祀,这是后话。

    再说夫差宠幸西施,命王孙雄专为她在灵岩上修建了富丽豪华的馆娃宫,又为她建了一座“响屟廊”——屟是木板拖鞋,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屟。——现在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响屟廊的遗址。高启有诗咏馆娃宫道:馆娃宫中馆娃阁,画栋侵云峰顶开;犹恨当时高未极,不能望见越兵来!

    王禹俑有诗咏响屟廊道:廊坏空留响屟名,为因西子绕廊行;可怜伍相终尸谏,谁记当时曳履声!

    夫差自从得了西施,便以姑苏台为家,终日沉溺于歌舞声色之中,不再上朝听政,平日身边只有太宰伯嚭和王孙雄侍奉,连相国伍子胥求见,也往往遭到拒绝。

    越王勾践闻听吴王宠幸西施,荒废国政,于是将文种召来商议。文种说:“臣常听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年我越国粮食歉收,民间米价上涨,主公可向吴国借粮来赈济饥民,如果老天要使吴国之国丧邦,必会让他们答应借粮给我。”

    于是勾践便派文种用重金向伯嚭行贿,伯嚭引文种到姑苏台拜见了吴王夫差,文种叩拜完毕,向夫差说道:“下属越国今年风雨不调,五谷歉收,境内百姓饥苦不堪,现在鄙君想向大王借粮食万石,赈济百姓,等明年粮食收获,定当如数奉还。”

    夫差听完说道:“越王向我吴国称臣,越国百姓受饥,就等于我吴国百姓挨饿,寡人又怎能爱惜仓中的粮米而见死不救呢?”

    伍子胥听说越国有使者到来,也连忙来到姑苏台拜见吴王,这时他听夫差要答应借粮给越国,连忙劝阻说:“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今日形势不是吴国吞并越国,就是越国吞并吴国,臣看越王派使者前来并不是真的因饥荒而来求粮,而是为了有目的地将吴国粮仓弄空。这粮食给他们不能增强两国关系,不给他也未必会使两国成仇,大王不如将此事推辞。”

    吴王说:“昔日勾践兵败亡国,被我囚禁在吴国,天下诸侯无人不知。如今寡人让他回国,恢复了他的江山社稷,对他可说有再造之恩,难道他还会背叛我吗?”

    伍子胥答道:“臣听说越王每日早起晚睡,勤于政务,一心想向吴国报复昔日冤仇,如今大王又要用自己的粮食帮助他们,我看吴国大难之日已不远了!”

    吴王不信说:“句践早已向我称臣,哪儿有为臣的率兵攻打为君的道理?”

    伍子胥说道:“商汤伐桀,武王伐纣,不就是臣子攻打君主吗?”

    伯嚭一旁厉声喝道:“伍相国说得太过分了,你怎能将我们大王和桀、纣相提并论呢?”

    又转身向吴王奏道:“救助邻国饥荒灾害,本是一国诸侯的应有之举。越国既向我进贡称臣,更应受到照顾。只须明年粮食收获,让他们如数偿还即可,这样一来我吴国不仅丝毫无损,还会因此有恩于越国,这种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夫差于是将一万石粮食借给越国,并对文种说:“我不听群臣劝谏,借粮给你们,明年你们可不能失信不还!”

    文种叩头拜谢道:“大王圣明仁慈,肯借粮米给我们,对越国百姓实有救命之恩,臣等怎敢不按期归还?”

    文种押运粮米回到越国,越王句践大喜,命人将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