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来,回到客馆。懿公又将昭姬迁到别处,派人骗单伯说:“我们主公对国母不敢怠慢。何况还承蒙天子降谕,敢不顺服吗?你为什么不看看国母,使她知道天子眷念同宗之国的情义呢?”
单伯认为这是好话,就驾了车随使者进宫谒见昭姬。昭姬流下眼泪来,稍微讲了点受苦的情形,单伯还没来得及开口,不料懿公从外面突然进来,大骂:“单伯怎么敢擅自闯入我的宫殿,私下里会见国母,要干这不严肃的事?我要将这事报告天子。”于是把单伯也拘禁了起来,与昭姬各关在一间屋子里。懿公又忌恨鲁国人用天子的命令来压制他,兴兵讨伐鲁国。
议论这事的人都说懿公杀害幼主,关押国母,拘留天子的使臣,欺虐邻国,穷凶极恶,天理哪里能容?但当时高、国姓世臣,济济在朝,为何不奉立子元来声讨商人的罪过,反而纵容他这样穷凶极恶,连一句公道话也没有?当时事情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可悲可叹呀!有诗说:欲图大位欺孤主,先将家财买细民。堪恨朝中绶若若,也随市井媚凶人!
鲁国派上卿季孙行父到晋国告急。晋赵盾侍奉灵公召集宋、卫、蔡、陈、郑、曹、许共八个国家的诸侯,聚集在扈邑,商量伐齐国的事。齐懿公交纳贿赂给晋侯,并且放单伯回国,将昭姬送回鲁国,各国诸侯于是一哄而散各归各的国家。鲁国听说晋国不讨伐齐国了,也派了公子遂给齐侯送了赂品,请求投降。
却说宋襄公夫人王姬,是周襄王的姐姐,宋成公王臣的母亲,昭公杵臼的祖母。昭公还没即位时,和公子卬、公孙孔叔、公孙锺离三人,一道田猎游戏,产生了交情;即位后,昭公非常听这三个人的话,不选拜六卿,不朝见祖母,远离亲族内的亲人,放弃国政,整天在打猎上找乐趣。司马乐预料宋国必然要乱,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公子卬。司城公孙寿也猜想到灾患将要到来,告老还乡了。昭公就用他的儿子荡意诸,接替司城之职。襄夫人王姬虽然老了却很(禁止),昭公有个堂弟公子鲍,长得美艳超过妇女,襄夫人打心眼里爱他,就用酒将他灌醉,借机强逼他同自己通奸,条件是扶立他为新的宋君。
于是设想着废黜昭公扶立公子鲍。昭公怕穆、襄两族势力太大,与公子卬等密谋要驱赶他们。王姬暗地里将消息报给两族,于是宋国的乱子被挑起了。穆、襄两族的家丁,将公子卬、公孙锺离两人围在了朝堂门口,用刀砍死。司城荡意诸害怕,逃到鲁国去了。公子鲍一向能敬重六卿,到这时,同在国内共事的其他卿士,与穆、襄两族讲和,召回荡意诸不追究他擅自杀人的罪过,恢复了原来的位置。
公子鲍听说齐公子商人,以丰厚的施舍收买众人的心,得以篡夺齐侯的位置,便仿效他的做法,也散发家财,周济那些贫民。昭公七年,宋国闹饥荒,公子鲍打开自己的仓库,拿出全部谷物粮食,救助贫寒的人。同时公子鲍还敬老尊贤,凡国内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给送去粮食布匹再加上美食佳肴,派人去慰问是不是安康等等。另外只要有一才一艺的人,都收到自己的门下,用丰厚的饭食款待,公卿大夫家里,每月都有馈赠的东西。宗族不论关系远近,凡是需要生养病死费用的,公子鲍必定倾囊而出。
昭公八年,宋国又闹*,公子鲍的粮食已经空了,襄夫人也拿出大量的宫中宝藏,帮助公子鲍行善布施,举国上下没人不夸赞公子鲍仁义的。宋国的百姓,不管亲疏贵贱,人人都愿意让公子鲍坐上宋君的位子。
公子鲍知道百姓倾向自己了,就秘密告诉襄夫人,阴谋杀死昭公。襄夫人说:“听说杵臼就要到孟诸的灌木丛里打猎,乘他的坐骑出来时,我叫公子须关上门,你率领百姓攻击他,没有不死的。”鲍依照她的话准备去了。
司城荡意诸,很有些美名,公子鲍平素对他很恭敬,礼数十分周到。到了这天,他听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