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回 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第5/7页)  东周列国志现代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人,又不是精锐之师,显然怕得臣兵败,不肯多派兵。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聚集亲朋家人约有六百人,请求出战,楚王也

    同意了。斗宜申同越椒领兵来到宋国,得臣看见兵少,心中愈加愤怒,说道:“就是不增兵,难道我就不能打败晋国吗?”当天便会同四路诸侯国的部队,拔寨而起。这一去,正中了先轸的计谋。髯翁曾有一首诗写道:久困雎阳功未收,勃然一怒战群侯。得臣纵有冲天志,怎脱今朝先轸谋!

    得臣亲自率领西广的兵车和成家的亲兵为中军。令斗宜申率申邑的部队,同郑、许二国的兵将为左军。令斗勃率领息邑的部队,同陈、蔡两国的兵将为右军。三军如急风骤雨般逼近晋侯的大寨,分做三处扎营。

    晋文公召集诸将,询问如何应敌。先轸说:“本来我们的计策就是把楚军招来,挫败他们。何况楚军自从征伐齐国,围困宋国直到现在,一直没能好好休息,部队已疲惫不堪了。一定要打,不能失掉良机!”

    狐偃说:“主公当年在楚君面前曾经说:‘异日与君在战场上相见,我要退兵三舍。’现在马上与楚军交战,是言而无信。主公从前不失信普通人,难道现在要对楚君失信吗?一定要退避。”

    众将都不高兴地说:“晋君躲避楚臣,这是奇耻大辱!决不能这么做!”

    狐偃说:“子玉虽然蛮横凶狠,但楚君对我们的恩惠却不能忘记。我们避的是楚军,而不是子玉。”

    众将又问:“倘若楚兵前来追赶,那该怎么办?”

    狐偃说:“如果我们退兵,楚国也退,一定不会再围困宋国了。如果我们退而楚军追击,那么是楚臣逼迫晋君,他们礼亏。退避仍然不得安宁,我军人人愤怒,他们骄傲,我们愤怒,怎么会不胜利?”

    文公称赞说:“子犯的话有理!”传令:“三军全部后退!”晋军退了三十里,军吏报告说:“已经退了一舍地了。”文公说:“继续后退。”又退三十里,文公仍然不许驻军。一直退了九十里,来到城濮,恰好三舍路程,文公方令安营休息。

    这时齐孝公命令上卿国懿仲的儿子国归父为大将,崔夭为副将;秦穆公派他二儿子小子慭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都带着大军,来帮

    晋国作战,也在城濮安扎营寨。宋国之围已解,宋成公也派司马公孙固到晋军中拜谢,并留在军中助战。

    却说楚军见晋军移师后退,都面露喜色。斗勃说:“晋侯以堂堂国君躲避楚国大臣,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荣耀的事了。不如借此机会收兵,虽然没有功劳,也免去了罪名。”

    得臣生气地说:“我已经请君王添兵加将,如果连一仗都不打,怎么向大王交待?晋军既然后退,是害怕我军,应该快速追击!”传令“乘胜进军!”楚军追了九十里,恰好与晋军相遇,得臣察看地势,凭借山、泽险阻,据地为营。

    晋国众将对先轸说:“楚军如果占据险要,难以进攻,应该派兵抢先占据要地。”

    先轸说:“占据险要是为了防守。子玉远道而来,是为了交战而不是防守。虽然占据险要,又有什么用呢?”这时文公也对能否战胜楚军表示怀疑。

    狐偃劝慰说:“现在两军相对,其势必战,别无选择。一战而胜,可以称霸诸侯;即使战而不胜,我国内外山河,也足以自保。楚国能对我们怎么样呢?”

    文公仍然犹疑未决。当天夜里入睡,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好像从前逃亡时在楚国一样,与楚王做徒手搏斗游戏,自己气力不够,仰面跌倒在地上,楚王伏在身上,打破了自己的脑袋,用口吸吮。醒来后,十分害怕。这时狐偃和他同宿一个军帐中,文公叫醒他,把这个梦告诉他,并且担心地问:“梦中与楚王相斗不能取胜,被他吮饮我的脑子,恐怕不是好的兆头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