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等待(第2/3页)  布衣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众人沉默了,吃撑的官差们沉默了,王珪也沉默了。

    王珪看到李响满眼真诚,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疑惑,本来怀疑李响是“异端”的想法被抛之脑后。王珪明白明月寨寨民的心思,现在正在搞工坊,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是掌握一技之长的,谁也不会为了百里挑一的举人功名付出更大的代价。

    别说一个小小的明月寨了,王家作为一地富豪、书香门第,也为私塾的巨大投入感到吃力,因此王珪并没有怀疑李响话语的真实性。

    王珪被尊称为青石先生,身为一代文宗的他总是凭着直觉,感到明月寨的蒙学隐藏着什么东西,让他又惊又怕,又有些好奇。

    凭李响这小子的学问能搞出什么来呢,王珪心里自嘲了一下,嘱咐李响有机会好好教些经学,便暂时压下了心中的疑问。

    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王珪没有去参观工匠坊,几个官差腹诽不已。

    他们很想见识见识明月寨的炼铁炉和防寒服工坊呢,没准能看出些什么。几个官差不敢在王珪面前放肆,也知道刘成栋不好惹,还是压下了贪念。

    李响早在两周前就停止了山脚下的火药和炼钢试验,还传令寨民严格保密,因此寨兵的训练场上十分安静。

    这块巨大的训练场有着严格的时间安排,上午是寨兵的训练场地,下午是熊孩子们发疯的地方,晚上就是寨民谈天说地的最好场所。

    如今除了严守明月寨和几个关卡的小队外,大部分寨兵都在三王寨和黑虎寨。

    李响知道王珪要来,不敢有侥幸心理,把主要的武器和制造武器的设备都隐藏起来,同时吩咐外出的寨兵封锁消息。

    王珪在心里估计了一下,刘成栋有三百多的手下,加上这里的一百多寨兵恰好五百人,也就放下心来。

    寨兵出兵在外,熊孩子们在上课,寨民在工坊和田地里忙碌,训练场上只有一些伤残老军在喝大茶,兴致来了还会互殴一阵。

    看到李响和刘成栋过来,这些中老年人赶忙上来行礼,听说王珪的身份后更是拜倒一片,有几个居然还浑身发抖。

    李响不声不响地靠近刘成栋,“岳父大人,这些叔伯怎么这副样子。咱们吃喝穿用都是自己挣的,要是人人都这样,咱明月寨前景不妙啊!”

    刘成栋看到王珪被武器架吸引走,于是低声说道:“你小子还是欠缺经验,等招安之后四处走走就明白了。这些杀才跪的不是青石先生,是大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会跟明月寨在一起的。”

    “到汴京后拿出你的本事,老子只能带人在战场上拼命,给你和素素撑着伞,咱明月寨能否当上一方豪强主要还得看你。”

    明白了,李响彻底明白了大儒在舆论和人心领域的统治力,同时也对这些士大夫多出一层芥蒂。之后对明月寨的新一轮调整中,李响针对士大夫有可能的渗透,做了一些防范。当然,那是后话。

    王珪对军阵不熟,但总觉得直弓和明月寨的很多东西一样,有些特别。王珪郁闷的是,他总也抓不住关键地方。

    听张清平和曽木匠介绍说这种直弓只能集中射击,最大拉力不过八十斤,王珪也就没了兴趣。直弓对体力消耗那么大,放到明月寨这种走精兵路线的豪强手中还可以。大周百万士兵,也没有几支部队能够保证底层丘八吃饱喝足的,用上直弓只能让他们先累死。

    中国自古禁弩不禁弓,明月寨持有弓箭是完全合法的,至于刀枪盾牌之类的东西,招安之后挂上弓手的牌子就行。

    王珪参观明月寨也只是想确定这里没有犯忌讳的东西,否则事发之后王家也会被连累,这也是招安难得的原因。

    三月十五,天朗气清,山风舒缓,太阳洒下温暖的日光。

    南阳城外,刘成栋一行人经过五天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