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是打遍大理无敌手。
陆家家训严格,世代名臣重臣不断,是大理文坛支柱。而且陆家子弟只从文不从武,和王室以及大理士族多有联姻,深受历代国王信任。夸张点说,陆家只要不造反就可以在大理横着走,何况他家根本没理由造反。
陆一鸣不仅文压大理国,还曾游学大周。因为不忿某些大周士子对大理文坛的诋毁,陆在大周国子监大辩三天,最终引得王珪出面才惜败,但也名动大周、辽国和西夏文化圈。
消息传回西南,从此大理国的名门经常上演这么一副场景:贵妇拿木棍打着儿子的小手,还不忘数落:“你看看人家陆丞相,年轻时多么……你再瞧瞧你,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儿子。”这一幕成为几代人的童年阴影,导致很多年轻人对这位丞相又恨又怕,敬而远之。
这位和二王子亲近的年轻将领高升不久,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场合,居然就敢怒怼陆一鸣,真是好多年没有这样的事了!在场众人看戏的激动可以理解,难得一见嘛……
段祺瑞揉了揉眉头,看向大殿上方的蛟首,不顾形象地开始掏耳朵。下面的文臣武将三五扎堆,自嗨起来,打听那位小年轻的同时,也开始调侃陆一鸣的怼人史。还有几个不地道的老家伙,反正也不在官场了,居然开始打赌这次丞相会怼多久。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陆某即便……”过去了大半时辰,陆一鸣依然引经据典地怼着那位小年轻,大理的文武开始同情那位一脸懵逼的宗室了。
之乎者也的声音连绵不绝,大王子听得如痴如醉。二王子怒目看向那位族弟,心想你丫惹他干嘛,不知道老子也惹不起吗……
老国王开始有点犯困,杜晨幺赶忙上前,给这位陛下按摩减压。陆丞相毕竟年纪大了,有点气喘,不忍看他活活累倒的段祺瑞抛出板凳。
“那什么,小木棍儿是吧,还不给丞相赔礼,回去宗人府面壁三天。陆丞相身为大理国柱石,你这小年轻,又是宗室,怎可出言轻侮。”
已经开始抽噎、即将怀疑人生的那位宗室,突然听到陛下喊自己的乳名,感动之余赶忙向丞相赔罪。同时狠狠地提醒自己,以后真得管住这张嘴,尤其是在丞相面前,太可怕了!
要说的也差不多了,主要还是体力跟不上,陆一鸣接过了国王的台阶,欣然接受这位小年轻的赔礼,怼人结束。
摸着这位小年轻的头,陆一鸣说了些孺子可教之类的肺腑之言,差点让对方又是一个趔趄。在场很多人松口气之余,还有点遗憾,换到十年以前,丞相大人可是能把挑衅自己的人怼到精神崩溃的!
陆一鸣坐回位置,经他这么一搞,原本对立的双方也被他给搅得气氛全无,气氛十分尴尬。老狐狸就是老狐狸,陆一鸣这么多年的盐不是白吃的,他正努力维持着日渐分裂的朝堂,不得不出此下策,虽然他确实想怼一把。
最后还是一位已经养老的将军站了出来,出声质疑大理能否打过大周,又怎么防范南越李朝。于是争论再起,战和双方开始“文明”地扯皮……
大王子段鳞杰和二王子段麟烈的争斗已经公开化,大王子得到了文官集团和一些老将的支持,二王子得到了一些青年将领和大半土司的力挺。
大王子段麟杰本不想斗,但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只能被人推着斗下去。段祺瑞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很得百姓和文官拥戴,临老却遇上儿子争位,于是经常唉声叹气。
段祺瑞很清楚,主战的将领都是老二那边的,这些新锐将领和土司想要建功立业,提高地位,获取财富。老二也想以击败大周的功劳压大哥一头,双方一拍即合。
辩至深夜,最后还是主战派占了上风,便宜不占白不占!大理国决定出兵,陆一鸣担忧南越国趁机来犯,想最后努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