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下次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来想去,李响把破局的关键放在蒙学少年身上。
大周并不平静,明月寨的年轻人也要有自保之力。少年们有了自保之力,少年们的夫子李响,也就有了自保之力。
种种原因下来,李响决定亲手组建并掌握一支武装,为此不惜投入巨大精力。
李响在原时空已有军训的经验,还通过各种现代媒体,了解了一些近现代军队的训练、组织和战术。在明月寨站稳脚跟后,李响不时请教小头目和老军……
努力良久,李响正式操练起蒙学少年。于是从三个月前开始,寨民便经常看到手握竹枪大盾的少年郎挺胸抬头,一本正经地走来走去。寨民颇觉有趣,不时指指点点,经常惹得好些少年面红耳赤。
李响并没有搞笑,蒙学少年接受的训练虽然比较生涩,又不成体系,但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刘成栋和熊大春都是久经战阵之人,他俩居然默许李响所为,便很能说明问题。
公共浴室内,熊成武和杨建川正在交谈。
两个肌肉少年很是要好。杨建川的父亲位列小头目,是出名的老好人。熊成武的父亲熊大春,说是明月寨的第二号人物也不为过。
“夫子的训练好奇怪,跑步、排队、俯卧撑……我爹说,干仗时要发狠拼命才行。”杨建川低声说道。他倒不是对李响的方案不满,只是不大理解。
熊成武不屑于思考复杂问题,他想都没想便说:“俺爹倒是说夫子有大智慧,让俺跟着好好学。不管咋样,跟着夫子就没错。”
“这倒是,跟着夫子吃得饱,还能识字。听说夫子正想办法,要给咱们做冬衣呢。”杨建川感叹了一声,离开木制洒水头,活动身体,等干燥后穿衣。
杨建川觉得自己有些失言了。熊伯伯都说看不懂,自己却有意见,不好吧?
杨建川心思细腻,想到父亲说的谨言慎行,暗怪自己还是没记性。
大周秦岭-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冬日酷寒,不过比不上塞北和漠北。
勋阳山区的冬季,即使在白天,也可以达到零下十度。很多地方的小老百姓置办不了冬衣,又没有充足的柴炭,被冻死也是很常见的事。
给蒙学的少年配备冬衣,这是李响深思熟虑后的想法,主要是争取时间训练。
问题来了。
在纺织业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大周,全套衣服特别是寒衣,对小民来说向来是不小的负担。新三年旧五年、缝缝补补垫下面的说法绝不是戏谈,而是大周小民祖祖辈辈传下的生活方式。
想做衣服,首先要选布料。
对小老百姓而言,绫罗绸缎想都不用想。棉布在大周被称为木棉布、白吉布、高昌布,属于贡品,在市面上价比白银,更是别想。
拿什么做冬衣呢?
小民过年能够买上一匹麻布,包些麻絮、柳絮甚至破纸木屑之类的东西保暖,已是心满意足。
明月寨从不缺等着看李响笑话的人,老黄向来是其中的坚定分子。老黄心想:人手一件冬衣,你当这里是大周皇宫呢,想穿什么穿什么,想不穿就不穿?卖了你也买不起!
李响听说大周的棉布巨贵,还是贡品,绝了做棉衣的心思。
毛皮?貌似比棉布便宜不了多少,卖了李响,确实也买不了几张。
丝织品?丝麻丝麻,有钱人穿丝,穷苦人穿麻,也不现实,再说丝织品的保暖效果很不好。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