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朱元璋身世之谜(第3/5页)  修仙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他们家穷到什么地步呢?就说在他17岁的时候,天灾流行,他的父亲、母亲、哥哥相继去世,穷到什么程度呢?没有地方埋,没有地方埋葬。租种别人的地,别人让你埋人吗?不让啊,所以找到田主,田主是“呼斥昂昂”,训斥一顿,我们不管你这个事。央求街坊邻居,街坊邻居也没有办法。后来是田主的哥哥发了善心,说给你一块地方,就埋下了,埋得很惨啊。

    当时说,叫做“殡无棺椁,被体恶裳”。就是说埋的时候没有棺材,拿件破衣裳裹起来就埋了。“浮掩三尺,奠何殽浆”,就是拿三尺浮土就盖了,说要纪念纪念老辈,没有啊,有什么吃的喝的,没有在那儿供啊,没有祭奠的,埋了就算了,有个埋的地方就不错了,很贫苦。朱元璋说了实话。但是,在传说当中可不是这样。传说当中说什么呢?说他的父亲死了以后,他的哥哥,大哥也死了,他跟他的二哥一块儿抬着父母的灵柩往山里头走,埋到山里,突然绳子折了,雷电大作,他们去躲雨,回来一看,那个尸体陷到地里去了,然后涌起一掊土就埋了,神不神啊?朱元璋没这么说。传说这个地方是非常神。还有一个说法是他们在盱眙的时候,他爷爷的那一辈。他爷爷有一次在那儿坐着,看见两个道士走过,这两个道士说,这个地方可是好地方啊,说谁要在这个地方埋了,他们家后来就会发达,可能就会出皇帝。说为什么呢?说这个地方地暖,你不信,拿一个干柳枝,往这儿一插,干树枝就能活。正好他的爷爷听见了,没言声。后来这两个人走了,这两个人插了树枝就走了。他爷爷等了十天一看,长出来了,说这不得了啊,这不能让他们知道,他就把这个树枝拔了,又插了一个干的。后来这两个人回来了,说你看,怎么没活啊?不能啊,肯定它能活啊!这下,他爷爷瞒不住了,说是活了,不过我给它拔了,换了一个干的。道士说你真是多事,说你拔了就把地气泄了,将来你们老大这一支子就发不了了,二支子发了,这就是后话了。这个是传说,就是传说。但实际上怎么样呢?是“浮掩三尺,奠何殽浆”,没有办法,就是随便埋了。这都是传说。

    大家知道他的父母死了以后,朱元璋就当了和尚了。说当和尚,什么人的孩子当和尚?家里有钱不当和尚,是吧。这要不就是遇见烦恼了,要不就是没辙了,才要当和尚。可是在传说当中,在明朝的史书当中,为他当和尚的事也做了铺垫,也把它说神了,怎么说的呢?说朱元璋一生下来不会吃东西,说他爸爸去找大夫,说大夫也没辙。回去遇见一个人,说你干嘛去了?说我找大夫去了,这时遇见一个道士,说,你甭着急,说他夜里头子时就能吃。这样为了应他这句话吧,他的父亲就同意,如果这个孩子像你说的,将来他长大了就让他跟你当和尚吧。结果,这孩子果然应了这个话,半夜就会吃东西了,因此后来就有当和尚这一段。这是一个传说。还有,有的传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说自个儿小的时候经常有病,有病就把孩子舍在寺庙里头当几天和尚,身体就会好了。这样的说法,这样的民间传说很多。关于朱元璋当和尚的说法有很多,都是为了朱元璋自圆其说,为了宣传他的神话。但是,朱元璋本人的说法没有这么浪漫,他怎么说的呢?我再念一段,他的皇陵碑的词:“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怎么回事呢?他说埋葬了父母以后,家里还是没有办法。他的哥哥,大哥死了,二哥年少,也没有什么生活本事,嫂子带着孩子回老家了。接着又闹了蝗灾了,“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无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旱灾、蝗灾,村子里的人都没有饭吃了,我们怎么办呢?也更没办法了,“心惊若狂”,恨不能急得发疯了,这时候他就跟他哥哥商量,怎么办呢?大家各奔东西吧。“兄云此去,各度凶荒。我为兄哭,兄为我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各奔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