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车中论道(第3/3页)  北宋小商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爽朗一笑作出一番洗耳恭听状。

    “要说宋辽两国的形势,便要先从契丹人建立的这个辽国说起,而说辽国之前,则先要简单讲一下自古以来,在北方形成的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

    都说胡人无百年的国运,其实不然,我们汉人的北面,自古以来,便有胡人生活的踪迹,远的不去说,咱们就从先秦时期便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与东胡两大少数民族讲起。

    先讲东胡,东胡在秦时便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两大少数民族。

    而匈奴,又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所灭,只余部分残余西逃,其后在唐时又盛行一时的突厥,或可能便是匈奴其中一个分支的后裔。

    由东胡分裂而来的乌桓,之后又被曹魏消灭,残余部分先同鲜卑融合,最终随鲜卑汉化而同化于汉族。

    而东胡的另一个分支鲜卑,大部分现已被被汉族同化,比如现在的西北折氏一族,便有鲜卑族人的血统,剩余部分则演化为柔然。

    随后柔然又被由匈奴演化而来的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和现在我们大宋所面对的契丹。

    所以说,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兴亡盛衰就如同我们中原的王朝更替一般,只是换了朝代,并没有真正亡族灭种过。

    他们只是没有可以传承的文化,虽然会有自己的文字,但没有用文字构建出一整套完整的思想文化体系。

    加上由于以放牧为生,需要不断的在势力范围之内的草场间不断迁徙,不能形成固定的城市作为长久的聚居之地,就更加阻碍了其文化及思想的传承。

    因此,每经历一次民族更替,就会从根本上改变那个民族的信仰,习俗,文字等性质,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民族。

    如果有一天,北方的少数民族不再游牧,不再逐水草而居,而是像中原一样有了长期的聚居地,便也会像中原民族那样形成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不断传承,便也会像中原地区这样只会有朝代的更替,不再有民族的变化。

    然而游牧性质的少数民族注定不可能会拥有固定的聚居之地,即便是如今的辽国,虽然也有城池,但他们的皇帝仍需用四时捺钵这种习俗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加上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相对恶劣,土地也并不适合耕种,只能选择以放牧,游猎等生存方式。

    那么,这一整条逻辑便是,气候与地理环境只能让他们选择游牧,气候环境导致生存模式单一,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落后导致贫穷,贫穷就会变得穷凶极恶,会想方设法去抢一些来补贴家用,而隔壁的汉人正好比较富有。

    而汉人肯定不会答应被他们抢,把他们赶回贫瘠之地让他们继续游牧,偶尔侥幸入主一回中原,要么如后赵般进行残酷镇压,要么如北魏般主动融入汉民族,但两者皆无法长久,没有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终会导致水土不服。最后只能继续回去游牧,然而游牧就无法建立城池

    这是一条死循环,于是就这样你来我往的打了一千多年还在打。”

    “哈哈哈,有点意思,果然有点不同的见解,继续讲。”赵老大瞬间来了兴趣,这种话题比那个轮窑公文包什么的有意思多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