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安排后事(二)(第2/3页)  北宋小商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灶。

    “柳姑娘在这里可还过的习惯?”

    王浩大剌剌的直接进了柳月娥的小木屋,还不知避讳的进了里屋人家姑娘家的闺房参观了一下。

    屋内只是些简单的摆设,外间当作起居室,一方矮榻之上置一套茶具,一方琴案上置古琴一把,别无他物。

    卧室反而稍大一些,姑娘家的闺房,不方便描述,倒是有一张书桌,笔墨纸砚齐全。

    馨儿跳着脚从王浩身后闪进屋子,急忙将晾在里屋中的几件私密衣物收了起来。

    愤愤地瞪着王浩跳脚道,“你这人怎么这样,姑娘家的闺房是男人随便进的嘛!也不打个招呼。”

    没有理会小丫头愤怒的眼光,王浩指着墙角的一口煤炉道。

    “这个,不能这样放在房间里,天冷了,这屋里也没个火炕。我一会叫人来给你们换口大点的再安上烟囱。”

    跺到床边,捏捏被子,“这被子薄了些,”

    随手推开朝自己冲过来的一颗愤怒的小脑袋,又掀起被子一角指着刚刚被小脑袋塞在下面的衣物道。

    “这个不能晾在屋子里,要拿到外面晒,被子也要经常晒。唉,小孩子果然不懂照顾自己呀。”

    “公子此话也忒老气横秋了些。”身后,羞的满脸通红的柳月娥嘟着小嘴嗔怒的瞪了前面的男人一眼。

    知道您王大人不拘小节,可这也太连女儿家的生活问题都要来指点一下。

    “这你还真说对了,老夫还真是少年人的身体,中年大叔的内心呐。”

    “公子这是在夸自己少年老成吗。”

    “小姐,我看这个人是不安好心,在打小姐的主意。”馨儿凑到月娥耳边孜孜不倦的诋毁王大人。

    这个男人也不知给自己小姐灌了什么汤,好好的汴京行首不做,宁可来这里苦修。

    “也可以这么说吧,好了,大概也就这么多。我不在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就跟还玉说,有个头痛脑热的也可以跟她说。她懂的东西,比你想象的还多。

    平常也可以多跟其他老师走动走动,也可以约还玉她们一起上个街啊什么的,别老闷在屋子里自娱自乐。生活,不应该只有眼前这一方小天地。

    把你从妙音坊拐来这里过苦日子,我也挺过意不去的”

    王浩喋喋不休的交待着后事,来柳月娥的住处前,就已经约齐了义学的几位男同胞交待了小半天后事。

    还事无巨细的将接下来要办的事情详细列了一个单子,包括慈善司的诸多事情也都一一列举。

    特别是关于善款的安排,尤为详细,不厌其烦的为慈善司的几位老帐房讲解记账方法。

    几名老帐房的表情变化极为精彩,从不屑,到厌烦,到疑惑,再到惊奇,直至最后的如获至宝,五体投地。

    从最后他们感激涕零的表情可以看出,这套记账法,他们是要藏私的,这也是古代的一个弊病,好东西都喜欢藏着掖着,有些手艺,连家中女辈都不传。

    不过理解了这记账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学会阿拉伯数字和算盘,这样的工作效率才会高起来。

    学校里就有数学课,只能让几位老头子屈尊坐到孩子们中间去,学习小学三年级以内的数学课了。

    至于算盘,目前学校里还没有这门课,让小蝶传授他们口诀,这些用惯了算筹的老帐房,学起来应该不难。

    “公子果真是要随军北上?”柳月娥随在王浩身后到了院中。

    “这里,围个布围子,”王浩在院子里比划道,“被子什么的拿出来晒晒。”

    “公子莫要再说了”柳月娥刚刚退却的红晕又迅速爬上了脸颊,他为何老提这个,真是的,该不会真的有什么特殊癖好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