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涑水纪闻》中所描述的经过,记载明显是偏向于赵二的,就是赵大病死了,然后赵二入宫继承了大统。
尽管如此,也还是能从书中的一些细节处可以看出很多疑点。
首先王继恩为什么不奉皇后的命令直接去找了赵二呢?无非就是他早被赵二收买了嘛。所以一旦出了这种大事之后,他理所当然地会朝赵二家跑。
另一个疑点是当王继恩急匆匆来到晋王府后,首先遇到的是个叫程德玄的医官,这个陈德玄在后世被称为皇帝杀手,后蜀国的孟昶,南唐的李煜,吴越国王钱俶,传说都是被这个程德玄给毒死的。且不管这个说法真不真,反正那几个国主的死都是非正常死亡全是事实。
四更多五更不到的时辰,天还没亮呢,他就等在晋王府了,王继恩上前询问,程德玄回答说是晋王叫他过来的,二更天的时候就来了,一直等在晋王府。
这个疑点就不一般了,一个医官,大半夜的等在这里,等什么呢?上面说了这个程德玄在后来可是被传为皇帝杀手的人物。
唯一的可能就是在等赵匡胤的死讯嘛,而杀死赵匡胤所用的方法极有可能就是下毒,当晚赵二在宫中饮酒时乘其不备在赵匡胤的酒中下了毒了,不离十跟后来毒死南唐后主李煜是同一种毒药,牵机药,就是马钱子碱,一种剧毒的神经系毒药。包括后来吴越国王钱俶和赵德芳的非正常死亡估计也是被牵机药给毒死的。
并且在赵二登基之后,马上将这个程德玄升为了翰林使,后来又数次升迁,赵光义亲征北汉的时候也是随侍左右的人物,虽多为闲职,但作为一个小小的医官,能在那件事后得到如此待遇,其内情必然大有文章。
至于后来的金匮之盟,那就更不靠谱了,基本上只是赵普搞出来用来献媚取宠的一个手段,要真的有,当时早就拿出来了。
当然至于下毒这个事情,也只是联系前后一些事情的旁证而推敲出来的,并没有正史记载,更何况即便是正史中所记载的事也并不一定就是事实。经过这些推敲所得出的结论,也只是一个大概的可能而已。
除去这个阴谋论的说法,那有没有可能赵匡胤真的是病死或者猝死的呢?其实也有可能,因为史书中的确有当晚赵匡胤睡下之后鼾声如雷的记载,古人可能不知道鼾声如雷对人体的危害性,但现代医学是有打鼾导致窒息死亡的结论的。或者是酒后呕吐导致窒息也有可能。
饮酒过度可能还会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导致猝死。
另外睡梦中发生脑梗也有一定可能性。
反正猝死的诱因也不少,如果真的是猝死,其实也可以提早避免。
不管怎样,不让烛影斧声这个事情按时发生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比如阴谋论的关键人物程德玄,应该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其次内侍督监王继恩,也可以成为一个突破口。你赵光义收买王继恩,那我就收买王继恩的专车司机,到时直接就把你拉到景灵西宫的赵德芳那儿去,到了那里总不能再回头去找赵二了吧?或者直接想办法让赵德芳跟那什么皇后提前通个气,让她注意着王继恩一些,甚至直接让赵德芳跟她挑明了王继恩已经被赵二收买了也没事,反正宋皇后中意的皇储是赵德芳。到时也就不会让王继恩去传诏了。
只是这么干的话,保不定赵二会狗急跳墙,到时弄出些流血事件也并无不可能。朝廷上下京城内外都是他的人,就一个没有实权的年轻皇帝,那位置坐着也是朝不保夕的。
所以最好的状况还是看能不能让赵匡胤多续个几年阳寿。这样操作的空间就大很多了。
奇怪的是赵匡胤为什么一直不明确继承人的身份呢?虽然说开封府尹是名义上的储君,当年的柴荣没即位前就是开封府尹加晋王的名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