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太华书院(第2/3页)  玄黄兵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入了许多的心血。此刻小少年也正背负着一个小书笈,缓步的跟着老人身后慢慢的向着青石小路绵延的路尽头走去。

    前方的路熟悉又陌生,第一次经历分离,小小少年不知再次回来又是何等光景。也不知道迎接他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精彩。

    二人的身影离行度村渐行渐远,小小的村落在二人的离去后并未有何等的异常,只有偶尔轻拂过树枝的清风,击落下几片落叶,随着风势随意的散落在石板路上。

    神州山势多玄奇,由一脉起生百脉。太华山脉被誉为神州南龙脉,此龙脉由荒古起发雄奇万里入海。世人皆道太华龙脉主管的是天下文人的才气,莫不然怎出得太华书院。

    提起太华书院江湖人皆能津津乐道,非是太华书院是何等武道名门。其出名之处在于它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

    华书院百年出一圣人,得此圣人辅国必能国泰民安。江湖人说到底还是世间人,只要是这世间人那么就无法割舍衣食住行。唯有衣食住行安稳,那江湖人行走间也才行走得坦然。故太华书院虽不在江湖之中,却高于江湖之上。

    太华书院之人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浩然书生,书生虽不持刀剑但是书生之笔却胜似刀剑。江湖大侠御剑敢敌百十丁,书生之笔却能诛万千人。故书院之书生考究异常严格。若无爱国亲民,若不敬师尊道,则难在书院有所为,终身亦难有大成就。

    太华山脉龙脉转行之处环抱太湖,有一小镇,小镇围湖而建呈半环抱太湖之势。太湖中轴左右房屋对称分布,顺中轴行数里皆为空旷石道,再行百米则有一片大石立于中轴之上,中轴再过便是太华书院了。大石镇于中轴,石质非凡,若有精龙脉堪舆之人便知此石之功用,实为镇脉挡煞之用。

    石上书写草行古文太华书院四个大字。持笔提字之人当为世间剑道大家,四字宛如当世好剑,有含鞘待出之意。若盯望的久了便会感觉四个大字如龙行云,向盯视者扑来,端得奇妙异常。

    这一日小雨绵绵,太华镇街道上行人渐行渐少了起来,部分行人担心雨渐大淋湿衣袍跑入相近的商铺或者街旁支起牛皮油纸的小摊贩旁避起了雨,还剩余小部分带伞的行人则撑起油纸伞缓步行走在道上。

    绵绵的小雨淅淅沥沥的渐大了起来,撑着油纸伞的人们也加快了步伐,在小道上慌忙的走着。披着蓑衣的骑马行人也下马骑引住马匹,担心与匆忙走路的之人发生碰撞。

    急雨来时如泼水,不多时瓢泼大雨伴着阵阵雷鸣泼洒而下。

    而此时通往书院的道路上却有一老一少二人不为所动。依旧缓步的行走在道路上,任由急雨顺着书笈顶上的雨挡落向两侧最终滑落于道路之上。

    少年剑眉星目,身着繁锦异兽长袍。此刻正左手掐起剑诀胡乱的在空中划着,而右手则持一本古卷念叨着什么。身后的老人则身着藏青长袍默默不言的跟着少年的脚步向前行进着。二人似乎丝毫不被阵雨所打扰,即使风雨吹动打湿部分衣袍,步伐依旧是保持着原本的节奏。

    少年突然好似想起了什么,随即停下了念叨转过头看向身后的老人:“林爷爷这太华书院是不是就在太华镇上?”

    “不错,我们离书院已经只有小半日路程了,小梓你饿不饿?。”老者微微一笑疼爱的向着少年反问道。

    这一老一少正是从行度村向书院赶来的林云汐与武梓二人。

    这一路行来林云汐带着武梓从蛮荒北古州一路西行来到燕云洲,跨越两大洲历时一年。一年时间的朝夕相处中,林云汐真正的把这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武梓这一路上经历辛苦与挫折后展现出了超脱同龄人的坚韧,让林云汐对这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了起来。

    武梓出村时被武叶枫用奇艺手段封住了体内真气,故这一年中有大半年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