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临走之前,将秦国托付给我,又怕我年幼不能服众,便将朝政交给了几位辅政大臣。这借兵一事事关重大,我一人难以决断,不知几位前辈意下如何?”秦王看向了那几位闭目深思的大臣,这时,其中一位长着一张长脸,眼睛很小的大臣站起来躬身说道:“秦国是秦王的秦国,秦国的所有国事都由秦王说了算。我们只是辅助秦王,避免秦王犯错罢了。况且,这是秦王的家事,我们只是外臣,不便插手。秦王也大了,有些事情还是要秦王自己决断,待秦王能熟练处理政务了,我等外臣也好还政秦王,颐养天年。”又是一阵寂静,突然,“你眼瞎了吗?我的酒杯空了这么久你没看见?你一个落魄小子,蒙秦王恩典得侍宫中,就得意忘形不把我等放在眼里了吗?若是在我府上,定要将你杖毙。还不快倒酒!”这一段话如连珠炮一般在大殿中响起,又如同一柄巨锤一下一下的敲击在有心人的心上。周将军身后的酒侍慌忙跪倒在地忙不迭的磕头谢罪。
秦王看着这一幕,心中陡然燃起一股怒火,看向周将军喝道:“来人,拉下去杖毙。”殿外进来两个武士,将那个酒侍拖了下去。看着被拖住去的酒侍,周将军心里反倒有些不自在,便想着向秦王求个情,他回头看向秦王,却发现表面没有丝毫表情的秦王,那双眼睛却如同两柄寒光闪闪利刃,周将军心里不禁打了个颤,也不再说话。反观云升,仿佛刚发生的事与他无关,自顾自的给自己斟酒,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周将军不好再发作,只好冷哼一声。这时,只听秦王笑道:“虽然是这样,但我依然年幼,对于政事不尚了解,对兵家之事更是一窍不通。何况,前辈也说秦国是本王的秦国,家事也是国事。借兵一事乃是大事,当然还是要和诸位前辈商量。”
“既然秦王如此明白事理,老臣自当尽心竭力。借兵一事事关重大,待老臣们商议一番,明日再做决断吧。”那位长脸的大臣说道。
“徐丞相说的极是。云升大哥,不如你先回去歇息,明日再说吧。”秦王对着云升满怀歉意的说着。云升一听,便向着秦王一拱手,说道:“那我就先退下了。秦王,诸位,请慢用。”说完,便离开了宴席。主角走了,这宴席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百官们也相继退走了,整个大殿内,只剩下秦王和几位辅政大臣。这时,周将军大声说道:“借什么兵?不借!”徐丞相拈了拈胡子,打断了周将军,说道:“秦王,今日时辰已晚,秦王不如早些回去休息,借兵一事还是明天上朝的时候说吧。”秦王一看,今晚注定是得不到什么答案了,站起来拱手说道:“既然丞相如此说,那就听丞相的意思,明日再议。几位前辈慢走。”待几位大臣都走了之后,诺大的大殿只剩下了秦王一个人。他静静的坐在那里,右手把玩着一只酒杯,看着殿门外,那里一片漆黑,眼睛里闪过了一道不易察觉的寒光。
夜幕渐渐褪去,清晨的阳光明媚的让人的心情都愉悦起来。秦王还在酣睡着,一切都和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异常的,就是秦王寝宫附近多了一些侍卫。这时,一个小太监站在寝宫门外,小心翼翼的喊道:“王上,该上朝了。王上。”“知道了,进来伺候本王更衣吧。”一个略显慵懒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小太监对着后面一招手,然后缓缓的推开了寝宫的门,后面的拿着洗漱用具的侍女们赶紧走进了房间。
六月的阳光从打开的大门照进了大殿之内,空旷的大殿现在还没有人来,一个小太监一边擦着地板一边哼着小曲,美妙的声音显得尤为悦耳。这时,一个看上去更加年长的太监走了进来,低声呵斥道:“小德子,赶紧收拾喽,王上和百官们一会儿就要上朝了。把那个垫子整理好,还有那个桌子,你们这些小太监一天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赶紧的。”说完就走了出去,那个叫小德子的太监急急忙忙的收拾了一下,也走了出去。
阳光照在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