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兄弟(二)(第3/4页)  《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多谢师兄教诲”,郭璞一揖到地,“小弟对最近对此事一直心存疑惑,今日听到师兄高见,茅塞顿开。太平盛世固是我辈所期,可越是太平盛世,人口增长越快。我中原可耕之地虽多,总也有个尽头。所以历朝盛极则衰,并非全是君臣不尽其职,地力亦其所限也”。

    “这”?,白正一愣,旋即明白自己所说耕战立国之言又被师弟抓到了把柄,郭璞的话在他眼里虽然有些胡搅蛮缠,但也非全无凭据。这新政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百姓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土地。他是个名儒,自然不是蛮不讲理之人,心里默默地盘算了一番,回了个揖,径自走了。浆洗得笔挺的书生袍在北平满街的短打之中,显得分外孤独。

    郭璞对着白正的背影摇了摇头,转身对书童吩咐,“去,到管家那里支二百两银子,把我师兄安顿得舒服一点,等我忙完了这段时间就去看他”。

    想到师兄大老远来了,自己却不能留他府上小住,心里不觉有些难过。白正的学问和人品都是上乘,若非见解不同,本来二人可以作为很好的朋友。可他一道奏折差点毁了整个北平,自己要是把此人放在家里,误解所造成的伤害恐怕不比白正那道奏折小。道不同不相为谋,可偏偏白正和自己抱得都是忧国忧民之心,怀着同样的济世之志。

    “师兄,对不起”,郭璞心中暗暗表达着歉意。北平众人承受的打击已经太多,我不能再让他们受到更多伤害。

    想起武安国白衣麻鞋在府第发了疯般忙碌的样子,郭璞心里就是一痛。李善平阵亡的消息与北和林城破的消息一同被燕王的信使送到了北平,本来应该最伤心的武安国却没有太多的反应,沉静地吩咐人替李善平准备身后之事,然后就投身到股市运作当中。没人能劝解他,这种伤痕,只能期待岁月去抚平。

    得到利好消息,众股票先是旗花升空般猛涨了一阵,然后在武安国等人的刻意狙击下稀里哗啦跌了下来,把几个想趁机捞一笔的投机商人折腾了个血本无归。那个要钱不要命的高胖子不知什么原因成了武安国的铁杆搭档,一个多月来,二人合伙做套子,放假消息,挖坑,种种花样以令人匪夷所思,让对手防不胜防。北平书院的穆罕默德还唯恐武安国心乱算不清楚帐,临时从书院中抽调四十多个学商学的高徒到其府上帮忙,美其名曰实战检验学习效果。于是伴着四十多个学生手中算盘珠子的噼里啪啦声和高胖子的哈哈大笑声,大笔的资金落回了张五等人的口袋。一些小投机商陆续出局,只剩下几个资金大户勉强支撑,心里留恋着当年大把赚钱的好日子。

    可惜他们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北和林被攻破消息传来的当天,一直在股市上兴风作浪的谢家第一个蔫了下去,其在北平的女掌柜谢无崖趁着股市上涨的功夫不管能否回本发疯一般把手中股票清仓抛售,无形中帮了武安国一个大忙。没等股价开始下跌,谢家又开始低价转让自己手中其他产业,所有交易几乎在三天之内全部完成,据说那个女掌柜每签一笔买卖,都哭得呼天抢地,儒丧考批。偏偏大买家高胖子没有菩萨心肠,谢无崖哭得越凄凉,他把价格押得越低。最看不惯商人*的北平春秋此刻居然没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另一家号称百姓喉舌《北平新报》更干脆,在头版上写了一篇特稿,标题只有两个大字,活该!

    “兄弟,差不多就收手吧,难道你指望把北平众商家的损失全赚回来吗”。郭璞在一次晚饭后的闲谈中好心提醒武安国。很多资金早就被转移走了,能够把残局挽回到目前这种地步,结果已经是超出众人期待,没有再耗费太多时间在趋于灭亡的股市里。武安国和李琪奉旨北巡,现在大驸马李琪守制回乡,武安国还得花时间把剩下的几个省巡完,否则即使为震北军后勤供应做出的贡献再大,也难免惹朱元璋心里不痛快。

    “不着急,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