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上面没少赚了。得,码头到了,您抓紧去赶那班快帆,周记那个跑得最快,武爷走了七天了,先奔的河南方向,发了财别忘了再照顾我的生意,这么大块银子,谢您赏了,我给您向前再赶赶,慢走啊,路上小心…”赶车的把式满意的将一块足够半两的银子揣进怀里,今天这趟活拉得值,没等要高价就被给了个超高价,要是每天都有这买卖,不到半年就能自己开车行了。望着江边等船的陈姓乘客宽阔的背影,除了一丝感激,心中还有几分疑惑,这人,到底是干什么的,按理说做这么大的买卖怎么着也有个专车啊,不对,这人背影怎么看上去像个鞑子?
赶车的话不假,运粮的船队没几天就到了京城,传闻大批的船只没入江,直接奔山东去了。这些粮食来自两广,一部分是徐辉祖征集来的,另一部分,却是沐英以武力夺来。
且说西平侯沐英平定了云南,孟养、蛮莫、葛里诸地土王皆降,接受朝廷封号,乌斯藏入贡。借平定云南之势,沐英挥师南下,问缅甸、暹罗襄助梁王、安南纵容盗匪入寇思明之罪。分兵三路,一路自元江奔升龙(河内),一路出孟垠借道八百国(今泰国清迈),一路由沐英亲率,取抹来,洞吾,直逼白古(缅甸勃固)。三个小国如何抵挡沐英的虎狼之师,丧城失地,不得以遣使节谢罪。时平南军亦为瘴气所苦,沐英不为己甚,许其和,着三国各贡稻米四十万石,分七年交割,第一批却要十万石,一月内送到思明府,否则必灭其国,绝其祀。想那安南、暹罗等弹丸之国,一年才产多少稻米,一下子要交这么多,只刮得府库皆空,百姓家无余粮。或劝沐英高抬贵手以积阴功,沐英正色曰:“若得我中华百姓无饥,英纵入地狱又如何”。
须臾稻米交齐,闻听武安国出巡,沐英有意成就其功名,遣帐前爱将高乐山借广东水师舰船押送稻米直奔淮安府,水路运往山东、河南等地。两广布政使徐辉祖亦征集稻米十余万石北运,粮致,江北灾情少解。
武安国可不知道有人在后边追赶自己,奉了朱元璋的命令和大驸马李祺北巡,河南等地受灾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已近夏末,路边棉花已经开始放桃,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吐絮。田间小路上,个别大户人家雇佣的打手,日夜围着自己的田地巡逻。据地方官回报,夏季以来,械斗事件时有发生,一路上到处都可见被愤怒的饥民捣毁的棉田,露出一块块烧得焦黑的荒地。
灾难面前,地方官员的反应体现了其治政能力的优劣,少数地方基本没有受到到歉收的冲击,官府和当地士绅携手从湖广等地购买粮食,稳定粮价。贫寒之家每天早上也能到粥厂领上一碗稀粥,不至于饿死。大多数官员顾及到辖地的脸面,尽力保证了城市里的粮食供应,至于偏远乡村,只能任由百姓逃荒要饭。个别聪明官员想出了不影响自己仕途的“良方”,大笔一挥,在交通要道之处竖起若干牌匾,上书“逃荒要饭者皆为无赖刁民,全家治罪”,牌匾下边再放上几个木笼,枷上几个不听话的,所治之地倒显得最为太平。
武安国不喜欢坐轿子,李祺也只好陪他骑马,二人并络在路上急驰,钦差的仪仗每每被丢下百十里,闻讯前来迎接的官员也经常扑空。才几天的功夫,就有钦差大人喜欢微服私访的传闻在地方官场上撒播,唬得做了亏心事的官儿们个个胆战心惊。两个驸马一个是靠山强硬,一个是胆大妄为,不知是谁下手更狠一些。沿途处理了几个特别出格的官员,没等过南阳,二人威名已传到开封,官员之家本来习惯朱丹其门,以显富贵,闻二人将致,悄悄的将家门涂成了黑色。
“兄弟,你大局观不错,就是心地太仁厚,不懂得弃子”,李祺轻轻放下一粒黑子,将武安国挣扎了半天的一小片白棋尽数吃下,语重心长。
看看这局又大败亏输,武安国不住摇头苦笑。一路上兄弟二人公事完毕较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