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复出(一)(第5/7页)  《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统藏了起来,包括他们绝望的眼神都不会再有人关注。打着忍受阵痛的名义,多少公共财产转入了私人腰包,多少家庭永远失去了摆脱贫困的机会。他刚才还一直在忍耐,忍奈着听杜斅等人妄顾现实地大放厥词,他不认为朱元璋会糊涂到杀一只下金蛋的天鹅的地步。但是,听到杜斅准备把禁止海上贸易带来的损失尽数转嫁到百姓身上,他出离愤怒了,甚至忘记了朝廷威严。

    “驸马有本跪奏,大家不妨听听驸马之见”?太师李善长赶紧提醒武安国,让他保持冷静。

    武安国大步走到杜斅身边,跪倒启奏:“陛下,请恕臣刚才失礼,臣只想问杜学士两句话,如果杜学士能答出,臣甘受责罚”。

    “讲”,朱元璋脸色有点儿难看,不知被杜斅等人烦的,还是被武安国失礼举动气的。

    “敢问杜学士,忍受阵痛,你打算让百姓忍受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一生一世,是否有个期限”?

    “这”,老杜斅有点儿尴尬的回避着武安国咄咄逼人的目光,一时语塞。

    “其二,为什么要百姓忍受阵痛,为什么你自己不去忍忍试试,你知不知道忍受阵痛是什么滋味”。

    武安国本来就高出众人一大截,此时怒目而视,宛如天神,看得杜斅等人一个劲向后躲,生怕哪句话回答不好被武安国伸出大手来给卡死在金殿上。

    朝堂上瞬间肃静得连群臣呼吸的声音都能听得见。朱元璋脸色青得怕人,杜斅等大学士的表现实在让他失望,武安国行事虽然粗鲁,但的确胸中有百姓利益在,这点和他很欣赏。

    “万岁,驸马武安国藐视大臣,咆哮朝堂,请万岁为我等做主”。王本见事态有些不可控制,赶紧出来转移话题,趁机倒打一扒子。

    “万岁,武驸马所为的确有辱朝纲,请陛下秉公处理”。有人打蛇随棍子上。

    老太师李善长清清嗓子,慢慢地走上前来跪倒,没等说话,先带出了一串咳嗽,喘息了一会,他低声奏道“万岁,杜学士一心为国,武驸马胸怀百姓,所争不过是一时意气,二人都是为公不为私。万岁当以我朝有如此正直之臣感到可喜可贺才对,至于海关吗,老臣倒有个想法”。

    朱元璋压住心中的怒气,示意武安国和杜斅等人一起平身退下,让人给李善长搬个座位来坐着奏事。

    李善长哪里敢坐,慢慢站起身来,喘息着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朝海疆万里,所设海关不及二十,所以海关中虽然禁止粮食和黄金的出口,但沿海走私亦屡禁不绝…….”。李善长分析,粮食大量流向国外,这里边海事司要承担首要责任,主要原因是海关过少,出海口过多,少卿沈斌的没发觉这一点,或发觉后没及时采取措施,的确失职。但海关不可一日无人主事,前年出使高丽的朱江岩精于数学,可以接替沈斌的位置。

    武安国没想到李善长上来先牺牲掉了沈斌,一时呆若木鸡。这个平素对自己支持有加的老太师居然这个时候和和别人妥协,武安国只觉得自己的心向下沉,向下沉,李善长后边的话,他一句也听不下去。

    李善长第二个建议是,海关不但不可裁撤,而且朝廷还要加大海关力量。武安国在海关成立之初就提出要限制黄金和粮食的出口,是个非常有远见的建议,日后海关要认真执行。至于吴沉等人所说的禁止布匹出口,民间禁止机器纺织,李善长认为不可因噎费食。只要大笔提高布匹出口关税,并且出口布匹船只回来一定要进口粮食,采用配额管理的办法基本上可以杜绝缺粮事件的再次发生。

    这个活稀泥的办法照顾了支持和反对取缔海关双方的利益,大家的争执焦点,在李善长嘴中也都变成了对海关用人不当的痛恨。听得朱元璋脸色渐渐平和,几个辅政的大学士也不敢再有什么意见。李善长的建议迅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