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加把劲,今晚追上傅元帅,把鞑子赶到滇池去喂王八”,高乐山冲着自己的队伍高喊着。
“知道了,三哥,要不是这炮太沉,咱早就杀进云南城了,咱爷们什么时候落在别人后边过”。拉马的弟兄高声回答道。身后几个同样装束的平南军士兵使劲推着马屁股,期待能减轻驮马的负担。
仗打得太顺了,十几天内扫荡普定、普宁一线,大军到处,所向披靡。沿途不断有汉军倒戈,让高乐山这个出征前的小连长转眼成了团长,虽然麾下主力还是原来那个连,但人数多了,队伍也看着雄壮。这些本地士兵因为训练少的缘故战斗力差一些,走起山路来一个个却赛生龙活虎,远远强于平南军。
没想到我高老三也有转运的时候,高乐山看着士气高昂的军队,踌躇满志。两年前,他还是一个码头扛大包的,每天为衣食而担忧,生活愁苦而麻木;累了,嚼片树闲地顺着队伍逆行的人,十余日前普定一仗,斥候旅立了首功,整个军中都传遍了王飞雨及他的弟兄们的故事,并且越说越神。故事的主角王飞雨几乎和说书先生口中的空空儿一样武功盖世,就差御剑飞仙了。高老三事后曾向王飞雨求教武艺,王飞雨客气的告诉他,那不过是阵前博命博出来的经验,过不了几年,以他的身子骨,比这功夫还会好。
王飞雨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和熟人打着招呼,避让着矮小的滇马,慢慢地从高乐山的队伍身边蹭过。走了这么久,真不知他是怎么保持衣服整齐的,夸张的是,走山路的时候他还穿着读书人的长袍,包住了腿脚怎么可能走得快。
不对,高乐山猛然发现王飞雨的脸白得有些异常,仔细看去嘴角已经有青灰色,那是扛大包的人即将倒下的征兆。他一步跨出队伍,打着招呼,像久没见面的好兄弟般亲热地抱住了王飞雨,然后在其耳边低低的说了一句,“沐帅就在后边不远,我扶你”。
王飞雨开心的大笑着,说道,“老三,走,带我去见沐帅,有好消息”。
二人心照不宣地对望一眼,笑着绕开众人,勾肩搭背地向后去了,炮团在副团长韩伯越的带领下,继续前行。偶尔有细心的士兵好奇地想:这王旅长是高团长什么人啊,这么亲热。谁都没注意,王飞雨走过的地方,没隔几步都有黑黑的汗渍润进云南的红土地中,那是血。
从千里眼中看见两个得力属下嘻嘻哈哈地向自己这边走来,沐英的心猛地往下一沉,“不好,出事了”,王飞雨曾在普定攻克后第一时间请缨带人去曲靖埋伏,此时回来必有变故,和他同往曲靖的四、五十个弟兄看来凶多吉少。当机立断,沐英不动声色的命令亲兵在离道路不远处的平缓山坡上给自己支起中军大帐,要在这里研究地图。
“支上那顶北平买来的防水大帐,撑开沙盘,我要看看王旅长给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沐英用高兴的声音说道。周围士兵被主帅的心情感染,笑着忙碌起来。
刚一进帐,王飞雨就再也支持不住,整个人趴在了高乐山身上,用低低的声音汇报道:“鞑子前夜开始屠城,杀城中的汉军和汉人男子,浮尸满江,傅元帅闻讯已经赶过去了”!
“什么”!沐英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杀自己的百姓,知道蒙古人疯狂,却没想到疯狂到这种地步。对攻下云南他很有把握,云南的蒙古小朝廷如同年久失修的破庙一般,梁柱早就被虫子咬空了,轻轻丢一个石子就能把它震倒。但是凭借多年和蒙古人打交道的经验他知道,正是这种过客心情才使得蒙古人更可怕,他们如同秋后的蝗虫一样,明知自己没几天好日子,所以要把能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全部吞食掉,自己守不住,也不会留给别人。所以沐英才让斥候们混进城市,寻机破门,尽快缩短攻城时间,减少百姓损失。
他万万没想到这给了蒙古人最好的杀人理由。王飞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