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意见征集(第2/3页)  《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集团

    2、出身为走私商者:王直集团、洪迪珍集团

    3、出生于或成长于日本者:毛烈集团、陈东集团、徐海辛五郎集团。

    明朝当时政治无能,居然想出了祭祀海神以期待其消灭海盗的做法。和清朝用污秽之物泼西方战舰异曲同工。至于后来戚家军,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酒徒的小说写到海盗这节,除了描写日本海盗外,还在探讨一个亡国的本族政权最终归宿和走向,酒徒不主张一个民族内部的自相残杀。文中的余佐,原型就是国民党大佬余右任,字也是直接用了右任先生的字。希望余老先生不要怪酒徒不敬。“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些文字至今让人落泪。

    平定辽东后本来就应该和各部族和解,酒徒不认为屠杀、灭族是人类的正常作为。酒徒认为各民族本来就是兄弟。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才造成了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的领跑地位。秦本身就不是中原民族,唐太宗的母亲独孤后和妻子长孙氏都不是汉人。如果明清两朝能敞开胸怀接纳进西方文明,东方文明至今还要领先于西方。

    至于先生的第三条,酒徒小说中所描述的故事,仅仅是个故事,破绽当然很多。不过比起不能控制的禁军,好像自己儿子带的军队更可靠一些。小说中朱元璋没有进行杀戮不是因为武安国说大臣不反,而是因为在打破一个均衡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均衡。以武安国、徐达和李文忠代表的新旧军官团结起来阻止了朱继续杀戮。历史上朱元璋杀大臣也多次利用的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到这里,算是武安国给明朝带来的新鲜东西吧,尽管武安国和他的理想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至于小说中朱的手段,仔细翻看历史的话,这不是朱的原创。

    恋战:非常讨厌朱明王朝,要是朱明直接是被满清替代的话可能就好了。至少满清对中国的疆土是有贡献的,应该比共产党还要多吧。所以满清人把他们自己打下的土地卖给列强,我们也没话可说的,当然是除了香港澳门的。而我们汉人的土地以前也就那么多。宋代的时候言论还是比较开放的,就是这个朱明把中国搞坏了,后边的满清吸取朱明的经验,变本加厉,终于越来越烂

    酒徒:对历史不能以讨厌与喜欢来理解。历史无法改变,酒徒的小说不过是设想了一个无法证明其存在的“虫洞”。从国土面积而言,清朝比明朝强多了。但是这两个朝代都处于君主社会末期,即从秦、汉时设计的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合时代的发展,依然不思革新,必然难免灭亡。作为明朝,还有情可原,因为此时的中国依然走在世界的头几名,明朝接触不到太多的外部文化。作为清朝,则无法回避。目前的辫子戏,只歌颂了所谓的明君,其实非常片面。当时整个西方都开始了资本革命,而大清依然沉醉在天朝美梦中。提着一笔臭字到处题诗的乾隆把西方送来的火器当作奇技淫巧就不说了,同样作为消灭了摄政王而夺位的皇帝,俄罗斯的彼得选择了学习西方科技,推广西方工业。康熙选择了闭关锁国。历史最好横着看,否则人们总会沉醉在自己的梦中。其实即使纵着看,明朝比清朝落后也不多。据内蒙出土的文物,明朝徐达北伐大宁采用的火炮为开花弹,到了清朝,居然又退回了实心炮弹。代表明朝铸造业顶峰的永乐大钟重49吨,而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所铸造的铜钟最重不过6000公斤(都在北京大钟寺陈列,大家可以去看看)。明朝立国后,对朱元璋对蒙古人的态度是,告诫群臣,蒙古作为一个朝代,毕竟曾是大家的父母之邦。每逢庆贺战功,元朝的旧臣居然被特许可以不参加。而大清则剃了所有中国人的辫子,改了所有中国人的服饰,满汉一直不准通婚。早期除了三藩,汉官很少正四品以上(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