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5 章(第2/5页)  驼峰航线179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气流和强劲的季节风。雨后就是严重的结冰,经常是整个飞机都被包住,强劲的逆风有时达到每小时150公里以上。即使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不能完全保证飞行安全。

    …还有飞机xìng能限制,在这条航线上,往往爬升不到超过山峰的高度,只能在山谷里穿行。在四十年代,DC-3、C-47、C-53型运输机,升限只能达到5000米左右,全载重、载客时,只能在3000-4000米高度飞行。

    驼峰航线随时随地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但飞行员们为了抗日战争,不管白天黑夜还是拼命地飞,有时简直太紧张了。

    本文审校:潘国定、黄乃一、裴凯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家科普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肯定是作者为了"保险"起见,在小心翼翼地叙述了驼峰航线的简单概况后,把著名飞行师都拉扯进来当256"审校"。

    白纸黑字,"驼峰航线"写完了,可这条航线是谁组织的、怎么开辟的、都是什么人在飞、飞它干什么,都没有jiāo待。

    当历史小心翼翼地揭开罩在身上多年的面纱、小心翼翼地还原其本来面目时,我可以说,即便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美联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在驼峰航线上飞越最紧张之时,中美间的冲突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找目录索引,调出有关中国航空公司在抗战时期的文件档案,从航线开辟定夺到飞行任务制定,从文档函件、电报文稿到向"泛美"总部求援的航空零部件,直至物资装箱货单,全是由英文书写的。

    1942年,太平洋战争bào发后,美国由羞羞答答的暗中支持、同情中国人民到完全和中国绑在一起战斗,就在还没有飞越和即将飞越"驼峰"之时,jiāo通部有人对中航的泛"英文"提出异议,认为有损"国格"。

    中国的事情历来都是"失节"为大,哪怕是多大的事情也要冠以"爱国主义"、"民族骄傲"、"扬我国威","壮我国势",面对众怒,在"爱国主义"大旗感召下,jiāo通部曾严令中国航空公司:货单、舱单和定货单,一律要用汉语书写。

    对此,邦德曾向中航总经理王承黻及顶头上司jiāo通部提出异议,王承黻也知道事情远不是变换个中英文这样简单,但毫无办法,从上到下,大小官员们的口径如出一辙,都是义正词严地回答:有损国威、国格的事情,中国绝不让步!有人说得更严重,爱国的热血青年不答应!

    以邦德为代表的美方拗不过,也只能如此。

    恰好,公司待修的DC-3急需要六个汽缸,这个东西国内肯定找不到,必须从美国进口。用汉语写成的配件单由中航报到"泛美"总公司采购部。

    一个月后,漂洋越海的轮船在加尔各答卸下的一批货物中,有六只大火锅格外引人注目。据说,当时连在码头装卸货物的印度工人都对中航办事处的人说,你们国家打仗那么吃紧,还要从美国进口这么多的火锅!

    据说,进口"火锅"这件事情把王承黻都弄得一头雾水。他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吃火锅,重庆是最有名的,运送《租借法案》分配的物资吨位这么紧张,是谁为了讨这点口福,竟然不远万里远涉重洋,从美国这么远的地方往回运这个,这,究竟是谁干的?胆子也真是太大了!

    难道又是那个孔大小姐,她连木瓜都敢通过"驼峰"往回运,还在乎几个火锅!

    等到查明真相后,令人啼笑皆非。

    虚无的民族主义导致货单的改写,中译英的错误直接造成飘洋过海抵达的大火锅,自从"火锅"事件后,再没人命令中航必须使用汉文指挥、调度这件事情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