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7章 博浪沙(第3/5页)  三国军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早就被诛连九族了。

    然而,秦始皇终究还是有着博大宽广的胸襟,虽然没有采纳淳于越的建议,却也没有治罪他,反对对其委以重用。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他虽然南征北战,横扫列国一统天下。

    然而当他统一天下之后,对于那些顽固的六国贵族,以及宗室,却并没有屠戮一空,反而将他们迁入咸阳好生供养。

    不仅如此,哪怕对于燕太子派人刺杀自己,秦始皇非常愤怒。但是灭掉燕国以后,也没有将这种愤怒发泄在百姓身上。

    养六国宗室贵族,不迁怒百姓,这既可以表现出秦始皇心胸的宽广,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秦国律法的深入人心。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就坚定不移执行依法治国的路线。这种律法,打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铁律。

    面对帝国的律法,哪怕一国之主与太子都不能触犯。

    就好像商鞅变法时期,秦孝公与商鞅纵然知道帝国的老士族,将会是变法最大的阻碍。甚至秦孝公,有好几次都想要杀掉那些老士族,以绝后患。

    然而商鞅却认为:这些人虽然会是变法的最大阻碍,但是他们没有触犯秦法,你身为君王却不能为了剪除后患,就主动破坏秦国的法律。这样的话,他们没罪,你反而有罪。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哪怕秦孝公死的时候放不下秦国新法,仍旧没有妄动那些对新法虎视淡淡的老士族。

    由此可见,秦法对于国君的约束能力。

    秦国正是秉承了商鞅之法,一直依法治国,才能从一个偏僻野蛮落后的诸侯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强大的霸主。

    也许秦始皇不杀六国宗室贵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其中也未尝没有秦法的影响。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对待六国宗室贵族宽宏大量,他们却想着国仇家恨,一直密谋推翻这个统一的帝国。

    及至后来,待秦国灭亡以后,秦国宗室却被六国余孽屠戮一空。到底谁残暴,谁仁慈,却是引人深思。

    至于秦国因为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这个在后世看来,更是一些无稽之谈。

    秦国的律法虽然苛刻,但是从秦国历史就可以看出,秦法对于普通百姓却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秦法触犯的,只不过是老贵族的利益罢了。

    废除奴隶军功授爵奖励耕战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废除贵族的分封世袭制度,这一切的一些,对于百姓来讲都只有好处。

    这些秦法,剥夺的只是贵族的权益。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历史上六国才一直如此敌视秦国。在士大夫以及贵族看来,哪怕其实他国家统一天下,他们作为贵族的权益也能保留。

    唯独秦国统一天下,他们却会因为秦法,而丧失自己的特权。

    秦国推崇法家,一直致力于依法治国,自然是天下儒生的敌人。为此,不少儒生可以歪曲秦国律法,讲诉秦法的苛刻残暴。

    但是战国的历史却证明,秦国使用秦法,却让国家越来越强大。几百年来秦人能适应秦法,不觉得残暴苛刻,唯独六国贵族觉得苛刻么

    历史记载那场闻名后世的大泽乡起义,其原因居然是:陈胜吴广等人,因为朝廷征发徭役,遇到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渔阳,按照秦国法津规定,众人都要被杀头。

    这些可怜的百姓,因为被逼无奈,这才起义反秦。

    史记上面如此记载,后世之人读到这段史料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愤愤不平,大骂秦国律法没有人性,逼迫百姓不得不造反。

    可以说,这道记载却是坐实了秦法苛刻,秦人统治残暴的事实。

    然而,后世考古学家出土的文书,却发现了秦国当时的律法,居然与史书完全不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