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会晤大仓喜八郎的原因,没有钢,船怎么也是造不了的。
“两百四十华元每吨,也是足量供用。”大仓再次说了一个让岩崎小弥太肉疼的数字,让他又啊了一声。
“为什么要二百四十华元?二百华元不行吗?”岩崎小弥太道,恨恨不已。
“不行。这四十华元是支那政府的船用钢板特别税。”大仓喜八郎道。“现在支那国税局对一切和战争有关的物资都开征特别税,说是打仗花了很多钱。”
“八嘎!”听到这么蹩脚的借口,岩崎小弥太顿时大怒,“支那国家银行现在已基本统一了华元发行权,纸币发行量已经超过十亿元,只要杨氏一声令下,印刷厂马上可以多印几亿华元出来,支那政府根本就不缺钱。”
岩崎如此说,团琢磨也是点头,倒是大仓喜八郎不经营银行,对其中的奥秘并不知晓,他不解道:“如果支那国家银行多印了几亿华元,那不会造成涨价和挤兑吗?”
“现在什么都在涨价,据说支那政府还曾经推行过涨价命令,涨价本就是他们要的。至于挤兑,支那和帝国不一样,原来交易多使用金银实物,但金银毕竟携带太不方便,支那国家银行纸币取得信用后,很多人开始使用纸币。支那有二十多亿银元在流通,现在纸币已经占到十亿,这些纸币所换取的银元都在各地的银行存着。这就是支那政府的额外资金,只要政局平稳,最少可以调拨五亿银元出来使用。”岩崎小弥太说道这里想到日本,很是感慨道:“支那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在市面上流通的二十多亿银元,比帝国当年可是多多了。”
岩崎小弥太一席话,让大仓喜八郎立即醒悟是被支那人骗了,不过此时议价已定,同时钢铁价格一直再涨,他只好道:“阁下,钢铁素来是帝国产业的弱项,这一次所制于支那还是因为欧战大战。如果战争两年内会结束的话,那么我想船用钢板价格不会超过三百华元。”
“三百华元?”岩崎小弥太笑道:“你知道三百华元的钢板造出来的船要到多少钱一吨吗?超过三百日元!可你又知道支那船厂的造船成本是多少钱一吨吗?不超过一百日元!也就是说我们一条船的成本是支那人的三倍,更不要说他们全是柴油机引擎,运营费用低廉。航运业是帝国的支柱产业,如果被支那人超越了,那真是帝国的不幸。”
“阁下……”三菱是船运大王,大仓喜八郎是知道的,他所提及的中日两国船价对比很是严峻,不过这也是大仓无能为力的,他道:“支那造成只是为了填补因为欧战大战所缺少的船只,大战后英国船回来,这些商船将会没货可运吧。”
“即时英国商船回来了,支那内地的航运也将被支那商船夺回,这块利益已经足够大了。而且战争才是航运业赚钱的最佳时机,控制了亚洲的航运就等于是控制了整个亚洲的物价,现在帝国有一百四十万吨商船居亚洲第一,但明年之后就不是了。要是战争再持续一年,那支那将有两百万吨商船,这势必会挑战帝国航运的地位,控制整个亚洲的商品定价权。”
岩崎小弥太最后那一句话是几乎是喊出啦的。这是一条真理,是他最为伤神的事情,也是最犹豫的一件事情。船用钢板的价格这么高,造船肯定是不划算的,毕竟商船不是只用两年三年,而是要用十几二十年;可如果不大规模造船,看着支那商船队的吨位节节攀升,最终超过帝国商船吨位,那战争期间因为欧米商船撤出而暂时获得的定价权就会失去。再也没有什么比操纵商品价格更挣钱的事情了,一旦支那人掌握了定价权,那帝国的利润……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帝国海军威胁或限制支那商船队。不过这个办法刚一冒出来就被他否决了。支那不是只有几艘破巡洋舰的清王朝,而是有一百多艘远洋潜艇的中华,这些潜艇超过全世界潜艇的总和。要是当初支那人真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