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戊卷 第八十七章 大典(第2/5页)  清末英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官令带领进馔之人将各色食物分别盛放在笾、豆、簋、簠等礼器内。四更天的时候,奉礼郎又带领赞者数人入坛,再由这些赞者引导太祝、令史、诸执事们入坛,三拜之后,奉上祭品,各就各位。

    天坛上面摆弄祭品、准备三牲,天坛下面已经站满了国会议员,幸好早春的天气不冷,要不然半夜起身站在这里受冻一般人估计受不了。天坛上祭品摆弄完毕的时候,赞引官开始引导着这六百议员列队等候,只等乐工和舞者进入上面的乐县、天坛再清扫一遍的之后,鼓乐声响起的时候,议员们按照之前排练好的队列进入天坛,在划定的区域里站好。

    天坛忙活,紫禁城那边也忙活的不得了,三更的时候卫戍部队就已经列好了大驾仪式的阵势,只到了四更末,朱宽肅在侍中的奏请声中出了行宫,被亲卫们请上玉辂车直行天坛。临近天亮的夜最是昏黑,但为了典礼,从皇城出承天门,再出大明门、正阳门,一直到天坛都灯火通明,甚至整座城市也亮起了火光,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新朝的祭天大典。

    方君瑛昨天拿到步枪就藏身于正阳门大街一间事前就租好的阁楼里。刺杀杨锐不是她的提倡,而是来自党的命令。她明白杨锐死后程莐更会悲苦,可这是革命,容不得半点温情。虽然程家柽给她安排了的稳妥退路——刺杀之后快速逃离,并进入公使区以逃脱搜捕,而后再坐外交马车离开北京千万日本,但她却不想照办。除了不愿翼附日本人之外,她还觉得自己做的对不起程莐,只希望刺杀之后早早的死去算了。这也算是一命抵一命,。

    心下既定,那处事自然就利落。天坛那边还没有准备的时候,黑暗中她便进入了阁楼外面的藏身处,她只想等着杨锐诸人祭天完毕,回紫禁城的时候找机会开枪,这个时候折腾了一半夜的警卫一定身心俱疲。是最容易刺杀的时刻。

    方君瑛苦等,杨锐则在安安稳稳的睡觉,去年冬至祭天他就把事情推给临时国会了。他认为文武百官只是伙计。上天之代表天子,万民之代表议员才有资格祭天,因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政府则是主人的佣人。佣人是没有资格祭天的。他这样的歪理邪说要是放在前朝一定是异端。但在新朝这样的说法却是以民为本的体现,这不光是议员同意,便连素来反对复兴会政略的梁启超也出声附和,称此议体现了民为重、官为轻之意,只是忧虑北京可以如此,就怕北京下面的那些州县不会如此,毕竟有太多嘴上自称是公仆、实际却是主子的官僚了。

    在礼部布置的开国大典上,文武百官根本就不会出现。只等第二日国会召开,议员们投票之后。杨锐才将被正式任命为大中华国总理大臣,并于当日组阁;而廷尉府人员,将由其提名并通过国会表决任命。和总理大臣的任期不同,廷尉的任期是极为漫长的,确切的说只要身体健康,这廷尉将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做下去。

    这一天杨锐起床的时候,北京外城的天已经发亮,这是一个难得的晴日,在雨水不断的早春,天气好的只让人不敢相信。此时已经换好祭天大裘和冠冕的朱宽肅在太常博士的带领下,开始登台祭天,不断的跪拜、奠基、跪奉、进熟之后,晨光之中早已经精疲力竭却担当太祝一职的章太炎开始宣读祭天的祝文:

    “维黄帝四千零一十年岁次壬子,三月甲辰,初九日辛未,嗣天子臣礼部尚书领代议士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自清失道,四海横流,丧权辱国,于斯为焉。幸有义士起,提剑鞠旅,首起戎行,扶翼万里,尅成鸿业。孤本前明余脉,荷上天慈眷,海内相推,恭承大宝,以安天下。新朝即开,效上古之先圣,还诸权于万民,定有天下之号曰‘大中华’,改元神武,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以册宝立妃张氏为王后。谨以今年三月初九日,合祭天地于园坛,不敢不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