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戊卷 第八十四章 海军5(第3/5页)  清末英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保密的问题。把收复台湾纳入战区的戊计划,那么战争不再是华北、东北、西北三个地区的战争,而是全国性质的备战。这不但牵扯到海军,还牵扯空军,最后为了对付全日本的兵力,秘密训练的坦克部队估计也要出动,如此多的兵力、兵种协同作战,那么训练就很关键。

    装备的制造、专业技术兵种的训练、各兵种之间的配合,这些一个不好就是要泄密。这些东西虽然是新兵器、新兵种,外人看到或许也不能马上明白其价值,但数量如此大、人数如此多,总是会让起疑心的。日本可不是满清,多年的渗透让其对中国国内的各项变化很是敏感,更有诸多官僚士绅、留日学生与之盘根错节。再加上伦理之下的国人本没有国家意识,情报要泄露出去很是简单,很多时候就是一句话的问题,有些甚至还不把泄密当回事,比如矿业司的吴仰曾,章鸿钊是被陈其美收买故意泄密的,而他则是因为被章鸿钊以弟子之礼相待,亲近之下没几句就把不该说的事情说出来了。

    幸好复兴会系统不似如此,新纳入的军队、军工、军校也开始在整肃,特别是军工和军校,这一个涉及到装备制造,一个涉及到人才培养,一点也马虎不得,只要有一个军校生说自己在开鱼雷机、或者有一个技师说自己在造航空鱼雷,那后果就难以想象;

    其二,装备问题。潜艇、还有东北的坦克都已经定型,可飞机、特别是鱼雷机只是造好了发动机,理论上说两百马力可以携带五百公斤的鱼雷,可实际上呢?即使造出这样的飞机,也要频繁的进行海试。毕竟海面上飞行和陆地上飞行是不一样的,以现在飞机的结构强度,海凤一吹就散架改怎么办?杨锐对于后世的飞机明白。但对现在的飞机知道的甚少,他现在有的关于飞机的资料是一部叫珍珠港的电影,那上面有一架老式的双翼飞机,可那是是金属机啊,哪像现在全是帆布木头机。

    除了飞机,航空鱼雷也是个难题,那东西是要从飞机上抛下去的。可多高丢下去这鱼雷才能正常工作?再由这鱼雷只有五百公斤,现在设计的潜艇用鱼雷是用不了,新设计制造一款航空鱼雷的任务只能是依靠自己。那东西要多久才能做出来?还有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鱼雷机和潜艇配合真的能达到拒止效果吗?

    其三,人员训练问题。六七千人的潜艇部队,一两千人的空军部队。还有登岛作战一到两个师的陆军部队。以及极为关键的运输部队。要想收复台湾成功,那么这四部分人员不但要技术娴熟,还有配合默契,潜艇和陆军两人不担心,潜艇已经准备好几年了,军官现在也扩大到了两百多人,有这些人做种子,开设潜航学校。两年内培养一支能作战的潜艇部队还是不难的,陆军就更不用说。山地战本是复兴军的起家战术,严州就是靠这个战术站稳脚跟的,在台湾作战也是山地战,差别就是那里气候更热、环境更恶,再就是地形不熟,但这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多征召福建本地人、并使用ddp和六六六,非战损损失可以降到最低,同时民心在我,有当地人带路,地形因素并不重要。

    海军和陆军问题解决,就剩下空军和运输船队了,杨锐不明白现在的飞行员是不是只要三个月训练就可以飞行,六个月就可以服役,但即使是这样,另外六个月能适应海面飞行吗?而且还要拉低投放鱼雷——杨锐很是记得二战电影里鱼雷机的投放动作,那就是与舰船航行的方向成垂直角度飞行,离舰船很近才拉低投放鱼雷,这个高度很多时候比战列舰的舰桥低很多,所以当他们投放完鱼雷之后,飞机要迅速的拉起,要不然这么近的距离很有可能一头撞在舰桥上。这么有难度动作,同时还是组队投放,这不是几个月能训练出来的吧。

    最后就是运输船队了,木船可以用,但为了达成突然性,最好还是用轮船,可用轮船就涉及到进港的问题,台湾既然已经是日本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