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换两百个铜元了。”见王季同点头,他又道:“若将东北的货物运销两江、闽浙之地,所收的铜元可以由商贩在当地换成银元,如此对银行已没有丝毫风险,只是这兑付的损失要加在货物售价里而已;另一种则是收取各地商贩的铜元,然后集中起来运到沪上兑付,如此可减少兑付的耗费,减低货物售价,只不过这风险在我。两种办法都可行,只要有人节制出不了大错。
先生刚才是想借着铜元贬值的当口,发行于纸钞两江、闽浙、两湖之地是绝好的想法。刚才楞徽先生说洋人银行会反对,学生看诸如汇丰银行这些洋人的银行不会在于小钞,再是他们基本都是和钱庄、洋行、大户做生意,府县的生意它们是没有人做不了,也不稀罕去做。至于本地的钱庄,对我们银行设立或许会反对,但是对纸钞发行却没有丝毫办法。这钱庄一般本钱不多,像沪上的那些大号本钱也不过三五万两,若是在府县,本钱最大的钱庄有上万两就了不起,小的则在一两千两左右,这样的实力不足以挤兑抗衡我们的银行;若是还不放心,则可以像旗昌轮船公司一样,接着洋人的旗子办事,想来府县的钱庄也不敢来反对的。”
听他说到旗昌轮船公司的办法,王季同不由笑了起来,现在通化轮船公司就是这样的做派,不然无法在日军允许下往返通化。张坤不愧是钱庄世家,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王季同问道:“那楞徽先生怎么不知道在两江等地发行纸钞可行呢,他为何反对啊?”
张坤闻言一愣,复又说道:“学生却是不知道。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话,想来是派系的缘故。”
“派系?”王季同问道
“是的,先生。”张坤道,“沪上钱业分洋商和华商,华商大多是绍兴人所开。而洋人银行的买办大多又是洞庭人,俗话说‘绍兴人再狠,碰到洞庭帮也要忍一忍’,洋人银行和本地钱庄算是两派。至于华商里头,除绍兴人外。宁波人开钱庄的也不少的,最出名的应是宁波镇海方家、叶家还有李家,所以华商里面宁波和绍兴又算是两派。虞先生几个都是宁波人,而楞徽先生却是绍兴人,若是银行的纸钞在两江、闽浙、两湖等地发行,那么这钱业之主导就将不再是绍兴人而是宁波人了。楞徽先生之反对不是计划可行。而是计划非常可行。现今我们天字号在沪上越做越大,盈利也越来越多,办银行钱庄是肯定的事情,如果商行做的好,银行又做的好,那到时候怕是对外拼不过洋人。对内打不过宁波人。”
宁波商人有几个家族是很出名的,比如镇海方家可是沪上商界的传奇,这宁波商帮之所以能称之为商帮,方家作为首领可谓功不可没。便是如今方家在沪上也颇有影响力,要不是方家钱庄买卖一般都是自家人独资,王季同还想和方家合股开银行。
王季同听完张坤的分析,一时间没有言语。他所想的不是纸钞发行的事情。而是这中国果然如竟成所说只有家没有国,只认亲不认疏。他道:“那么楞徽先生说没有精通西洋银行的人才也不是实话吗?”
张坤道:“这倒是实话,就是通商银行的那个洋大班也只是请来当门面的居多,里面正在的运行的还是钱庄这一套东西。”
王季同道:“如此,看来这银行还是难办了。”
张坤闻言想说什么,却又忍下没说,王季同道:“行健,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虽然他毕业有些日子了,但是王季同还是记得他的字。
见王季同表态,张坤也不再扭捏。道:“其实人才还是有的。就是只能打打下手,不能独当一面,不知道这样先生好不好用。”见王季同没有说话,他就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这楞徽先生的公子韬辅和学生在培训班是同学。关系很好,特别是韬甫更是从小在钱庄里长大,钱庄里那些东西很是烂熟于心。还有学生也愿意去东北以尽绵薄之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