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李隆基很爽(第2/3页)  大唐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隆基和墀德祖赞两人斗了一辈子,终于以李隆基的完胜而告终。此时此刻,见到自己最大的敌人,李隆基连屁股都是欢喜的,意气风发,俯视墀德祖赞。

    不要说皇帝的对手,就是普通人的对手,若是与自己斗了一辈子,最后以自己的胜利而告终,也是一件令人无比痛快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李隆基才一欢喜,亲自扶李昌国他们下马。

    “你天亡大吐蕃,非人力所能及矣。”墀德祖赞把李隆基那副意气风发的样儿看在眼里,只觉心里堵得慌,却是不想认错,作了一回鸭子,嘴硬一回。

    “哈哈!”李隆基仰首向天,笑得特别欢畅:“大胡子呀大胡子,只有你这等蠢人,才会怨天尤人,而不责己。朕就给你剖析剖析,吐蕃为何会灭亡。”

    此时剖析情形,无异于在墀德祖赞破碎的心灵上狠狠捅上一刀,这是打压对手的好机会,这有无穷乐趣,李隆基当然不会错失。

    “大胡子,你知道你错在哪里?一是你自高自大,自以为仗着高山密林,大唐拿吐蕃没办法,你失去了警惕。《吴子》有言‘固国不以山河之险’,你自恃地利,自以为固若金汤,这是你必败之因。”李隆基的声调很高,扯起嗓子,吼得山响。

    吐蕃之所以会灭亡,正如李隆基所言,墀德祖赞大意了,自以为吐蕃的高山密林可以确保吐蕃无事,却不知道李昌国他们攻下了积石山。

    想想当初,唐军在李昌国和哥舒翰的统率下,如同海潮般涌来,而吐蕃却是懵然不知,他还在做着出兵大非川的美梦。直到唐军离逻些城不远了,他才确认唐军已经打来的消息。

    若是他提高警惕,早有准备的话,积石山不会丢。即使积石山丢了,吐蕃还有不少险关要隘,同样能阻挡唐军的前进,只是因为他太过大意,为唐军所趁。

    “哎!”明知道李隆基这是在刺激他,听了这话,仍是不得不长叹一声,在事实面前,他也是无话可说。

    “二是吐蕃世袭,能臣良将不得重用,你所用之人多为歼佞小人,真正有才的人无出头之曰。”李隆基一裂嘴角,很是讥嘲道:“而朕却是推贤任能,不问亲疏c不问贫贱c不问出身,只问才能。你瞧瞧,李昌国,本是安西都护府的一个校尉,朕却敢任他为大将,采纳他的谋划,你大胡子可敢?”

    指着李昌国,李隆基一颗头颅昂得高高的,胸膛挺得老高,极是自得。

    在启用李昌国,采纳李昌国的谋划这一事上,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若是换个人,要么犹豫难决,要么不敢启用李昌国。

    如今再回头想想,李隆基是万分庆幸,他启用了李昌国,采纳了李昌国的谋划,要不然的话,断断不能灭了吐蕃。

    而吐蕃的情形与此正好相反,吐蕃的官职是世袭的,即使墀德祖赞多有改变,却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他要拿掉一个世袭官员,他面对的阻力大得难以想象。

    “”墀德祖赞翻翻眼珠,无言可答。

    “三是大唐靠的是自己,而你大胡子却把吐蕃的兴盛寄望于大食,何其谬也。”李隆基接着刺激墀德祖赞:“大食虽与你同流合污,狼狈为歼,却是相互利用,勾心斗角,不会齐心协力,你把如此大事寄托在大食身上,太荒谬了。”

    吐蕃与大食虽是结盟,却是相互算计,不会真的为了对方火中取栗。虽然这是吐蕃逼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墀德祖赞把夺回大非川一事寄托在大食出兵上,太过自以为是了。

    “四是吐蕃国力不如大唐,而你不知励精图治,整军经武,而是与大唐为敌,吐蕃的国力原本就不如大唐,却给你早早消耗光了。”李隆基的腰杆挺得笔直,如同出鞘的利剑,声调更高:“大胡子,你是知道的,朕登基之时,与你当上赞普遇到的情形如同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