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在这方面比起杨国忠好得太多了,他是“口有蜜,腹有剑”,即使把人卖了,还得给他数钱,尽管他做了那么多恶事,怨恨他的人却是不多。
“即使能查出来,为父也要把水搅浑,让人无从查起。”李林甫是巴不得杨国忠死了,免得提心吊胆,若杨国忠真给李昌国弄死了,他肯定会帮李昌国的。
李岫若有所悟,不住点头。
“更重要的是,若是李昌国高明的话,再给杨钊一件大功。嗯,活捉赞普c大论这样的战功太大了,给个小论c整事相之类的战功就成了。如此一来,谁会怀疑呢?”李林甫叹息一声,道:“可惜,杨钊烂泥扶不上墙,竟然知难而退了,反倒是救了他一条狗命。”
一通解说,李岫听得直冒冷汗,真要如此做的话,杨国忠死了也是白死了,谁也查不出来。即使有天大的功劳,也要活着才能享受,死了有屁用。
“你给我们的人说,自今曰起,不要为难李昌国。他要什么就给什么,尤其是吐蕃这一仗,后勤辎重决不能有失。”李林甫脸色一肃,沉声吩咐。
“爹,这是为何?”李岫有些担心的道:“若是灭了吐蕃,李昌国有大功,万一他盯上相位”
“你真是蠢!”李林甫很没好气:“李昌国打仗么,有一套,老夫服气。可是,他能为相么?到眼下为止,老夫没看见他做过一件政务。即使他盯上相位,那也是几十之后的事了,他今年才二十二岁,而老夫已年过六旬了。”
言外之意很明白了,即使李昌国有出将入相的才干与机会,那也是李林甫身后之事了,对他没有一点威胁。
只要不威胁到李林甫的权力地位,李林甫也不会理睬。
“以后对付杨钊,李昌国是一个得力臂助。”李林甫提点一句。
xxxxxxxxxx杨钊知难而退一事给有心人宣扬出去,以最快的速度传遍长安,茶坊酒肆中议论纷纷,百姓添油加醋,把杨国忠说得一文不值。
这消息传到杨国忠耳里,他是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把李昌国恨得入骨,用最为恶毒的言词把李昌国狠狠诅咒了一顿。
接下来,又把陈玄礼c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给骂了个遍。
直到骂得口干舌燥,仍是无济于事,下令闭门谢客。
杨国忠是李隆基的宠臣,哪天不上跳下蹿,门庭若市,竟然闭门谢客,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事实当前,不能不信。
这消息传开,百姓又有了新的说词,说杨国忠恶事做得太多了,报应到了,头上生疮,脚底流脓,没脸见人,只能躲在府里自个折腾。
传到杨国忠耳里,杨国忠气得仰天大吼,却是无可如何,谁叫他的坏事做得太多呢?
李昌国却是名声大噪,因为他让杨国忠出了丑,一时间,长安百姓对李昌国是爱戴有加。
xxxxxxxxx李昌国和太子李亨在郊外滑雪,检验雪撬。经过改进的雪撬,更加轻便,更加好用,李昌国大是满意,对唐朝的科技水平大为赞叹。
太子李亨对滑雪一事迷上了,一有空就拉着李昌国去滑雪。他之所以如此做,一是因为他要李昌国教他滑雪,二是因为他要趁此机会与李昌国多加亲近。李昌国解过他的危难,再者李昌算计杨国忠一事,让他很是服气。
杨国忠是李隆基的宠臣,一直是太子李亨的肉中刺,眼中钉,他拿杨国忠无可奈何,哪里想得到,杨国忠压根就不是李昌国的对手,给李昌国算计得死死的。
以后对付杨国忠,还需要李昌国出大力,他自然不能错失这等亲近的机会。
除掉杨国忠这个歼臣,需要太子李亨这个盟友,李昌国当然不会拒绝这等良机。
杨国忠知难而退,不去吐蕃,真是让李昌国无言。李林甫把李昌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