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算计杨国忠(第2/3页)  大唐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要反驳,却听陈玄礼接着道:“杨大人不谙军机,此事不知为宜。”

    杨国忠眼下很得李隆基信任,却与后来的权倾天下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未干预军机,以此为籍口把他排除在外再好不过了。

    李隆基有心让杨国忠预闻此事,陈玄礼这一反对,让他有些为难。陈玄礼说得没错,杨国忠不谙军机,知与不知没多大的区别。

    “父皇,儿臣以为,平定吐蕃,千古壮举,秦皇汉武未之成矣,必要万无一失。”李亨早就对杨国忠看不顺眼,两人暗中较着劲了,此时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时?

    杨国忠眼中如欲喷出火来。

    如此大事,若他得闻,他的地位就会凭空提升很多。若是不得预闻,那么,他的信任就打了折扣,他恼怒无已,狠狠剜了李昌国一眼,却是换来李昌国如剑的目光回刺。

    在座之人中,就剩下李林甫没有表态了,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李林甫一如既往的表现,不动声色,端起茶盅呷得几口,淡淡笑道:“杨国大人才干非凡,是大唐的栋梁,如此军机倒也能知闻”

    杨国忠暗舒一口气,对李林甫不乏感激之意。

    杨国忠能有今曰,靠的是杨贵妃的裙带,然而,若无李林甫的提拔与指点,也没有他的今天。一旦得势,这小子就暗自盘算,要取代李林甫,早就对李林甫的相位构成了威胁,李林甫早就在找机会要收拾他,却是一直没有机会,眼下这等良机,李林甫会错过?

    “平定吐蕃,千古壮举,谋划一定要密!”李林甫老歼巨猾,点到为止,不再往下说。

    其意已明,杨国忠刚刚升起的感激之情荡然无存,暗中发誓,一定要找机会收拾李昌国c陈玄礼c太子李亨和李林甫。

    如何决断,就在李隆基了,众人的目光又集中到李隆基身上。

    李隆基眉头紧拧,沉吟不语。

    李昌国他们坦然而座,杨国忠却是如坐针毡,紧张万分,他的前途就在李隆基的一念间。若是李隆基留下他,那么,说明他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若是不留下他,他的地位就成了大问题。

    “杨钊,你忠心为国,朕心甚慰。然,你未习兵事,知预并无助力,还是不要知晓的好。”李隆基尽可能把话说得温和些,让杨国忠好受些。

    杨国忠听着李隆基的温和话语,如同被雷霆劈中了,他千方百计讨李隆基欢喜,送宝送礼,到头来却不如李昌国重要。

    马屁精固然能让人欢喜,可是,与真正的功业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李隆基虽然大不如以前,毕竟还没糊涂,志吞四夷的雄心壮志还在,思来索去,还是决定偏向李昌国。

    “臣告退!”杨国忠长吸一口气,尽可能把话说得平稳,然而,谁都能听得出他的话音在打颤。

    见礼之后,杨国忠快步离去,每走一步都在打颤,一出了门,只觉背上凉飕飕的,才发觉出了一身的冷汗。

    李林甫冲李昌国微微一笑。

    李隆基选择了倾向李昌国,说明李昌国在李隆基心目中的份量不轻。以李林甫的聪明自然想得到,如此人物最好是为友,至不济也不能为敌,这是在向李昌国示好。

    只要不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李林甫就会“动循恪令”,李昌国虽然了得,仅限于军事方面,还没有表现出有治世之才,对他的相位没有一点威胁,他自然不用去树敌了。

    李昌国微微一笑,算是回答。

    “李昌国,你说吧。”李隆基挪了一下锦墩,更加靠近李昌国。

    “陛下,臣的谋划是”李昌国压低声音,开始解说。

    一通解说,费时良久,李昌国方才说完。

    李隆基c陈玄礼c李林甫c太子李亨紧拧着眉头,沉吟不语,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