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有些过虑了,郭嘉虽然有些傲气,但不是那种唯我独尊,不可冒犯的脾气,他平静的看着董昭,耐心等对方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不敢当明公夸赞,但河内与青州的接触确实比较多。”董昭冲着曹操拱拱手,以示歉谢之意,解释道:“开元通宝价高,世人趋利,岂有不图谋之理?然若要仿制,其中却有几桩难处……”
他环视众人,竖起食指:“其一,开元通宝做工精细,上面既有字迹,又有图案,细微处可至眉眼之间,这等工艺,实非寻常人所能仿制,纵有,也是形似神不似,很容易就被看穿。”
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几枚通宝,传递给众人观看,其中金银铜币都有,显然是有备而来。众人看过,也都是默默点头,单是那条活灵活现的金龙图,就已经是极高的一处技术壁垒了,普通人纵然有心,又哪里有这种技术和条件?
“第二,青州那兑换处,也不是虚设的,除了兑换钱币之外,他们还会将来人的信息登记入册,身份之类的倒不会详查,但若进行大宗交易,那商家就会与商业司核对信息了。如果信息不符,那自然就……所以说,仿制不是完全行不通,但最后未必有什么效果。”
众人面面相觑,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兑换处还有这么个功能。而偏偏是这么简单的一道手续,就将郭嘉的计谋给化解了。
技术上的门槛,对曹操这种大势力来说不是问题,仿制青州的板甲、床弩或许很难,但铸造上的障碍,可是很容易就能摆平的。顶多也就是成本略高一些呗,算得了什么?
但青州这一招,算是把仿制这条路堵死了。
相似度越高,假钱的利润就越低,如果要做得没有破绽的话,利润顶多只能翻上一倍。如果在青州本土不能大宗交易,那就要将大量假钱分散到很多人手中去采购,人工加上运费,那点利够不够还是回事呢,根本就谈不上一举两得。
考虑到关中、洛阳被董卓破坏得相当严重的货币体系,事情就更难办了。
在董卓铸钱之后,关中的金融体系已经彻底崩塌。百姓早就不用钱币了,而是恢复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硬通货是谷与帛。
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多少也知道一点完善的金融系统对经济、民生的促进作用,现在关中残破如此。他设法恢复钱币的信用还来不及呢,哪有空帮青州添砖加瓦去啊?
程昱说青州钱币不足,故而控制外流,虽不全中,但应该也说明了一些问题。金银铜都是相当珍贵的东西,青州由乱及治的时间又不很长,王羽就算真的在海外找到了金山银山。来回搬运不也需要时间么?
他要是真的大规模仿制假钱,然后采用避人耳目,化整为零采买的做法,没准儿还真就掉到王羽挖的坑里了。
在场的都是高人。就算考虑得没曹操周详,也不会差太多,一时都是默然。
董昭再接再厉,继续说道:“以昭管窥之见,青州如此行事。确实是有利可图的,其利主要就在于移民和贸易。”
曹操不解问道:“这话怎讲?”
董昭叹口气道:“诸公近年来都专注关中战场,无暇他顾,可能不太了解,其实这几年移居青州的人相当之多。以河内为例。在袁将军失败后,仅是当年不足一年的时间,移居魏郡的户数就高达三千,其后更是每年骤增,张使君招降纳叛,实出无奈,若非如此,河内现在可能都没有人了,又哪里来的兵?”
这确实出乎了曹操的意料,他当然知道人口的重要性,但问题是,在顾不过来屯田的时候,那些饥民逃了,对领内的安定还是很有好处的,所以他虽然关注过兖、豫二州饥民外逃之事,但也谈不上多重视。
至于士族,他不觉得士族有逃去青州的必要,举世皆知,青州那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