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九三章 底气十足(第2/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月。若是战事加剧,或者郭老大发动全面攻击,粮食的消耗就会进一步增大。”

    “目前我军的部众相对集中,若闻喜尚在,在有五天左右的空当,某有把握将部众迁徙到东山一带。问题是,西凉军的三路兵马虽然暂缓攻势,但主力部队都在百里之内,这边一有动静,铁骑朝发夕至,就算有精锐断后,也挡不住他们三天。”

    韩暹的态度不好,不是因为他的立场有问题,他只是没信心罢了。

    他没有强持夺理,或者恶言相向,只是将白波军的所有情况坦然相告后,叹息着问道:“这么短的时间内,又要迁徙,又要攻打闻喜,这种事怎么可能做得到?就算做到了,又如何抵挡西凉铁骑的追击呢?”

    这番话一说完,连李乐都有点打蔫。四将一贯以韩暹为首,并非没道理,临阵杀敌,韩暹远不如李乐;运筹帷幄也不如杨奉,但在组织调度方面的才干,另外三将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他。

    能在五天内把三十万人带去东山,这已经是很可怕的效率了,但就算这样,脱困也是遥不可及。韩暹的话不涉及立场问题,李乐想反驳都反驳不出来。

    “关于脱困,庶有个想法,正要与诸位商议。”徐庶却胸有成竹的样子。

    早在队伍还在山路中挣扎时,他就已经在思考如何把几十万人从河东带到魏郡的问题了。走山路肯定不行,但除了山路,也没有大路可走,不过陆地上没路,水中却有路!

    “某几日前,曾去东垣一带探查过,此地虽归属西凉军辖下,但西凉军并未在此驻军,城中只有千余郡兵防御盗贼,维持治安。大军若沿清水南下,城中兵必不敢出城截击。可直抵大河北岸。”

    “此计……确实可行。”韩暹点点头,认可了徐庶的说法。但凡大队人马行进。只要能沿河而行,就能省下很多力气。

    清水的源头清廉山与东山不远。中间虽有山岭相隔,但也不是无路可走。徐庶初来河东,就探查清楚了地形,至少功夫是下到了的。

    “到了大河之后呢?”杨奉紧张的追问着。

    黄河自古就是天险,特别在河东一代,大河经行之处尽是群山连绵的地方,沿河行进是不可能的,除非有船只运送。可是,能运送三十万人的。得是多么庞大的一支船队啊?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一方面要找船,同时,为了迷惑西凉军,还要做出渡河南下,去函谷关与吕布汇合的姿态。”徐庶也不用舆图,就那么凭空指点着侃侃而谈,涉及到的山势山川却是丝毫不差。

    “船?哪里有船?”有大量船只的地方,胡才只知道一个,那就是西凉军的重要据点陕津。北上的西凉军主力,就是在那里渡河的。

    不过,那里的船只依然不够三十万人沿河而下之用,而且。白波军也没那么强的实力从西凉军手里抢船。要是有,他们何必还逃跑呢?

    徐庶向东指指,轻松写意的答道:“河内有船。”

    “河内?”众皆茫然。

    “当日群雄讨董。袁绍驱逐王公,率兵进驻河内。冀州韩馥也曾派兵助战。他派遣了都督从事赵浮、程涣率领战船数百,水军逾万驻扎在河阳。后来袁绍窃取冀州,程、赵二人都jiliè反对,虽然最终没有影响大局,但二人先后被淳于琼、张杨所杀。”

    徐庶笑了笑,说出一段典故来。

    “程涣回军冀州,最后死在了清河,而赵浮却是在河内为张杨暗算。其人身死,所部水军大部溃散,但战船却留在了河内。据可靠消息,那些船如今就停泊在孟津!某起行之初,带了数千河内降卒,其中有千余人已经向主公投效,届时会里应外合,拿下孟津渡口!”

    “喔!”这一下,众人的反应就热烈多了,只有韩暹仍有疑虑:“就算如此,运力怕是仍有不足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