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羽施政方针又与众不同,除了青州本地人之外,对其他名士也没多大吸引力;但他就是眼力好,从行伍、草莽中简拔英才,一找一个准,都是既有本事,又忠心的。
这超凡的眼光给王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曹操私下里调查过,发现青州刺史府和将军幕府运转的效率极高,无论多大的事,只要王羽与几个关键人物商议过后,整个青州就会围绕既定方略运转起来。
屯田,前期的准备只用了短短的两三月,去年冬天还在与黄巾激战,到了春天,整个青州上百个屯田点却已经运作起来了!秋天的收成不如动乱前的青州,但比之中平年间,却是天壤之别。
其后的选士、开海、盐政、商贸,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一项项政令有条不紊的推行了下去。因为时间尚短,还没见到太大的效果,可单就这份效率来说,就足以让人惊叹了。
能有这样的效率,归根结底,还是用人用得好,带来的提升。
王羽说句话,青州上下无不凛然遵行,当然也会提出意见,却都是从拾遗补缺的角度提出的。无论最终会不会被采纳,都不会有意气之争,所有人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在努力。
简而言之,青州的最大特色,就是没有内耗。没有内耗,效率就高,效率高了,自然兵精粮足,无往不利。
要是在青州,就算打了败仗,会有人在所有人面前冲着王羽大呼小叫吗?
当然不会有。就算有,也不会在军议上。
曹操自忖不是很拘泥小节的人,若是部下有什么怨怼或不满,当私下里吼几声,他也只当是清风拂面,全然不会放在心上。而夏侯渊这个族弟当众冲着他大叫大嚷,这就不是脾气好,能忍就能对付过去的了。
换成乐进等人,肯定不会这么没规矩,真不识大体,自己也可以行军法立威;
若是荀彧、程昱等人,他们压根就不会犯这种错误,就算在私下里,他们提异议的时候都是绕着圈子说话呢,何况当众咆哮?
也就是这些亲族,手心手背的,又自觉占着理,让自己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耐着性子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憋闷得很。
可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没有王羽那种神奇的眼力和不顾一切的劲头,就只能在妥协之中求进步,将局面一点点的导向正确的方向。
“二位吕将军到了没有?”
曹操这个转折实在有些突然,亲卫愣了一下才答道:“回禀主公,二位将军正在帐外听令。”
“快,快请他们进来……不,某亲自去请。”说话间,曹操转过帅案,快步走向门外,看也不看夏侯渊和曹仁一眼,像是将刚才的冲突忘了似的。
“孟……”夏侯渊急了,抬手就要拦人。
放着大事不说,却亲自出门迎接他们?凭什么啊?这仗败就败在这俩废物身上了,不给他们脸色看,已经是看在分属同盟的份儿上了,还值得给他们这样的尊重不成?
一旁曹仁手疾,一把扯住了夏侯渊,用力极大,以夏侯渊的力气,一时也是挣脱不开。
曹仁凑在夏侯渊身边,低声道:“妙才,你要做什么?”
“当然要说个清楚,哪有这么不明不白就……”
“你不说,主公迟早也会解释,没人当你是哑巴。现在可是在军议,你这么大呼小叫的,让主公的脸面往哪儿摆?”曹仁损失不大,所以也比夏侯渊冷静得多,他早就看出曹操脸色不对了,刚才说话,也是替夏侯渊开脱的意思。
曹操说是去迎接吕家兄弟,其实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将刚才的尴尬气氛带过去,以免夏侯渊太过不知进退,逼得曹操不得不行军法,以维护尊严。
这道理,曹仁一眼就看明白了,自然要拦住夏侯渊,不让他继续纠缠,令场面更加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