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一五章 程昱之谋(第2/5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

    “虽然青州主力已经移动,但对清河境内的封锁却依然如故,密不透风,去的哨探也好,信使也好,多半都在半路就被截杀了,偶尔有通过的,也没有回音……”

    程昱的脸色不怎么好。

    如今曹军的三大幕僚中,以他来的最晚,根基最浅,权责也最小,最不明确。

    荀彧来的最早,负责的主要是内政和外交,在人事方面,也甚得曹操的倚重,虽然其为人低调,从不争功,但俨然是曹军的首席谋士,地位绝无动摇之虞。

    戏志才来的稍晚,但受到的重视和权力,却不在荀彧之下,他负责的是战略规划和情报系统。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曹操若相当于刘邦,戏志才就相当于张良,荀彧就相当于萧何,而曹军版的张良不是慕名来投,而是萧何举荐的!

    在华夏的传统人脉关系之中,举荐和被举荐,是仅次于师生、上下级的关系。而且,荀、戏二人还有同乡这层关系,可谓亲上加亲。

    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二人就是同盟关系,而且还是那种非常紧密的同盟,就像是王羽和公孙瓒那样。

    对曹操来说,左膀右臂密切合作,配合无间,在短期内是件好事。势力内部的派系越少,内耗就越少,越能团结一致,一致对外。

    反面例子就是袁绍。他入主冀州后,主要的精力一直放在了制衡内部派系上面,搞得冀州内部的派系极为复杂,内耗严重。

    整体上有冀州派和外来派的对抗;冀州派内部,也按照投靠袁绍的时间顺序、冀州的故有格局、以及与韩馥关系的远近,分成了大大小小十余个数派系,对外保持基本一致,内部却也不得消停;外来派也不例外,其内部还分成了颍川派、南阳派,门生党,故吏党……

    简而言之,袁绍入主后的冀州,就像是将董卓之乱前的朝廷复制了一样,具体而微,却五脏俱全。

    汉末的混乱,有多大成分跟这种固有格局相关,程昱无法确定,他可以明确的是,这种格局有利于稳固权力,却不利于对外扩张。因为这种格局需要的,是权术高手,而不是其他。

    王羽、公孙瓒,以及曹操,这三大势力,都没有陷入同样的格局。

    王羽的青州势力,是他从无到有,一手打造出来的,受重用的文武,原来的出身都不怎么样,根本谈不上什么派系;公孙瓒的部下,绝大部分都是跟他出生入死过的老兄弟,对招揽外部人才始终持轻蔑态度,自然也没什么派系之说。

    而曹操这边相对复杂一点,应该说是处于公孙瓒和王羽之间。

    武将方面,曹操没有公孙瓒那么多老部下,也没王羽那么神奇的眼光和运气,但他的亲族实力异常强大,夏侯家和曹家的子弟中,颇有一群能征善战之人,令他一开始就具备了相当强力的班底。

    同时,他也不是只任用私人。乐进、典韦都是他从行伍中提拔的,前者擅长行军布阵,后者勇武无双。再加上李典、史涣这些地方豪强中的代表人物,很好的形成了对亲族势力的补充,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幕僚方面,他以荀彧,以及荀彧推荐的颍川人才为班底,随着实力范围的扩大,不断吸引当地的名士加入。

    虽然曹军的各种派系,如:文臣方面的中枢派和地方派,武将方面的亲族、寒门、豪强等派系也在慢慢成型,但由于曹操很好的控制住了节奏,分明了主次关系,所以,始终都处于良性的竞争当中,没有在曹军内部形成内耗。

    这对大局是有利的,但对程昱个人来说,却很不利。

    他加入的晚,手中资源也少,想要后来居上,难度当然很大。荀彧、戏志才的智略手段,都不在他之下,又占了先机,除非自己犯错,否则程昱就不可能有机会。

    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