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两晋历史(第4/8页)  梁祝劫运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灰意冷,提心吊胆c苟且偷生,沉迷于酒色至死。桓温改立新帝后,开始陷害一些政见与他不合的皇族和大臣,将殷c庾两大强族的势力削除殆尽。

    东晋第八位皇帝,元帝少子,简文帝司马昱。371年十一月己酉日被桓温拥立为帝,完全听命于桓温。东晋自司马睿开国江左以来,一直处于士族门阀的轮流支配之下,形成门阀政治的格局,而除了元帝司马睿c明帝司马绍稍有作为以外,其他皇帝都是几乎傀儡般的存在。到了简文帝司马昱时,这种皇权不振c士族专权的局面更达到极点,桓温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政,连谢安都视其为“君”,史称“政由桓氏,祭则寡人”。第二年七月司马昱得了重病,连发四诏催促尚居姑孰的桓温入朝辅政,桓温故意推辞,简文帝遂遗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又说:“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此时的晋朝国运可以说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因为桓温完全可以凭借简文帝遗诏而篡晋自立,这是其他士族所不愿看到的。出身太原王氏的侍中王坦之迫简文帝同意将遗诏改为““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c王丞相(王导)故事。”就在晋室命悬一线c不绝如缕的关键时刻,各家士族门阀联手阻止了桓温篡晋的阴谋,确保了司马曜的顺利即位及东晋王朝的延续。桓温原本指望简文帝司马昱去世前禅位于他,或自己摄理朝政,但大失所望,于是拒绝入朝,直至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才到建康朝见孝武帝,并带兵入朝。群臣惊慌失措,由于侍中王坦之c吏部尚书谢安应付自如,恒温才没有发难,晋朝得以安宁。三月,桓温退兵。七月,恒温在姑孰病死。

    东晋第九位皇帝,简文帝司马昱三子,孝武帝司马曜,母亲是孝武文太后李陵容。372年即位。即位初期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14岁时(376)开始亲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司马曜是汉族王朝第一个公开信佛的皇帝。谢安当权的最大弱点在于没有可靠的军事力量支撑。由于对内要防范仍在荆州盘踞的桓冲势力,对外要对付日益强盛的前秦政权,谢安推举自己的侄儿谢玄为兖州刺史c徐州刺史,驻节北府(今江苏镇江)。谢玄招募刘牢之c何谦c诸葛侃c高衡c刘轨c田洛及孙无终等骁将,整合他们麾下以流民为主的军队,组成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这不仅是巩固了陈郡谢氏的势力,更为江左华夏政权的存续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太元八年(383)七月,“五胡十六国”中的“(前)秦”(宣昭帝)苻坚,兵发90万大军南下灭晋,谢安等指挥8万晋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谢安死后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致力于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遂以其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并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但司马道子当国,以及孝武帝嗜酒成性,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396年九月庚申司马昱被宠妃张贵人杀死。

    东晋第十位皇帝,孝武帝司马曜长子,安帝司马德宗。第一次在位是397~403年,第二次在位是404年~终。安帝继位时,东晋皇帝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往往落在大臣手中。安帝的智力有点问题,说话不太利索,连冬天与夏天的区别都认不出来,因此朝廷的权力实际上完全由当朝大臣掌握。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主持。隆安元年(397年),尚书仆射王国宝c建威将军王绪倚仗当权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图谋削弱各方镇,引起青c兖二州刺史王恭不满而起兵,桓玄遂怂恿荆州刺史殷仲堪响应王恭,朝廷畏惧,故杀王国宝c王绪以息事宁人。隆安二年(398年),桓玄向朝廷求为广州刺史,司马道子任命其为督交c广二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