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大丫继续出摊儿,老爸也跟着一起去,想看看闺女是怎么做生意的。杜晨给老爸准备了一匹老实的阉马,老爸骑马跟在小牛车的后面。
艾伦站在小牛车的道:“先生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想吃点什么?”
杜建国说道:“我不吃饭,就是看到这里是中餐馆,想进来看看。小姑娘,你是从国内来的吗?”
服务员说道:“是的,我们家去年从国内过来,在这里开了这家中餐馆。您是来旅游吗?”
杜建国说道:“我是来探亲的,我儿子在这边儿弄了个牧场。”
服务员打量了杜建国几眼,问道:“您是姓杜吗?”
杜建国愣了一下,问道:“你认识我?”
服务员笑着说道:“圣玛丽只有一位华人牧场主,就是杜晨先生。我见过几次杜晨先生,您和他长得很像,所以我才能猜到您的身份。”
杜建国笑着说道:“小姑娘真聪明。你们家生意怎么样?”
服务员说道:“我们做得是正宗的中餐,很受客人们的欢迎,所以生意很好。杜晨先生说了,那些改变了口味的中餐已经不是中餐了,圣玛丽这边儿的中餐馆必须要做正宗的中餐,要不然就不允许挂中餐的招牌。”
杜建国说道:“他还管这些事儿呀,再说了,他又不是是市长,说话管用吗?”
服务员说道:“叔叔,我给您说,在圣玛丽,杜晨先生说话比市长都好使。”
杜建国问道:“为什么呀,因为他有钱儿?”
服务员说道:“不单是这样,我听这边儿的居民说过,以前圣玛丽就是个几十户人家的小镇子,还没有咱们国家一个村子大。圣玛丽能有今天的样子,杜晨先生是最大的功臣。就连新市区的规划方案,都采用了杜晨先生的建议。当时大家还认为这个方案太夸张了,规模缩小一倍都够用,最后还是杜晨先生态度坚决,才通过了这个方案。现在圣玛丽人流量大增,大家才知道杜晨先生很有先见之明。圣玛丽从镇升级为市的时候,大家还提议用杜晨先生的名字命名,不过被杜晨先生拒绝了。圣玛丽的很多基础设施,广场,教堂,学校,医院这些都是杜晨先生捐款建设的,而且这边儿的很多产业都有杜晨先生的参与。用我爸的话说,杜晨先生才是圣玛丽的真正掌控者。”
这时候,那位厨师也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热情的和杜建国握手,笑着说道:“杜先生,您好!我叫余顺,在这边儿开了这家小饭馆儿。平时得到了杜晨先生的不少关照,我一直都很感激。您今天能光临小店儿,是我的荣幸。您稍等一下,我去弄几个菜,咱们喝上两杯。”
杜建国推辞道:“改天吧,今天我还有事情。余老弟,在这边儿开店还顺利吧。”
余顺说道:“这边儿在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监管很严,所有的食材都要从正规渠道采购。不过这边儿在保证商户利益方面做的很好,也没有什么打秋风的人。只要守法经营,就没有人会来找麻烦。”
杜建国和余顺聊了一阵儿,见有客人进来吃饭,就告辞离开。余顺再三邀请杜建国有时间来坐坐,喝上两杯,盛情难却,杜建国也笑着答应下来。
出了中餐馆,杜建国又在街上转了转,和几个国内来的游客聊了几句,亲身感受了杜晨这边儿的影响力。回到市广场,大丫的摊位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队。艾伦还在大声的提醒顾客,每人购买肉串儿数量不能超过十串儿。
一位游客笑着说道:“现在买个肉串儿都实行限购了,这些本地人也是的,吃了这么多天还没有吃够,还来和我们抢。”
他前面的游客说道:“我可是听说了,这帮小姑娘用的可是泰勒牧场的好食材,她们卖的价格连本钱都不够。本地人都知道这件事儿,当然会抢着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