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流言(第2/3页)  我是秦二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老林中就再也找不到踪迹的东夷各族。

    而适应了东北地区气候的东胡一族显然是对付这些东夷异族最好的人选。

    一众群臣山呼之后,胡亥出现在咸阳宫正殿大殿之上。

    “青龙将军徐闯改授辽宁郡尉,李信爱卿改授黑龙江郡尉,并授平夷将军,统领十万平夷军进驻内蒙、黑龙江两郡。”

    胡亥没有坐下,而是直接开口重新改了一道诏令。而这道诏令,也将大秦朝臣人人揣测瞩目的平夷军统兵之人的身份确定了下来。

    在听到组建平夷军的时候,大秦众臣就知道这平夷军将会是同灞上大营一般的精锐,而且还是骑兵。无论谁会得任平夷将军,身份立马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群臣还在想着等会皇帝问何人得授平夷将军一职时该提请谁,没想到皇帝心中早有了人选。只是这个人选同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样。

    谁都没有想到,原本经过灭楚之战大败已经逐渐远离大秦中心的李信,竟然在此刻焕发了第二春。一跃成为统领十万精锐骑兵的大将,虽然平夷军都是从东胡人中征召,但是谁都知道,皇帝既然抽调五千朱雀军兵将前往平夷军中,不用想,关键位置定然都只会是朱雀军兵将担任。

    “老臣,谢过皇帝陛下!”

    群臣还处于震惊中,回过神的李信已经虔诚的伏地泣声道。

    曾经的李信,年少得志,甚至他比赵佗都要受始皇帝器重。灭楚一战,二十万秦军仅剩两万余残兵败将,受创最大的其实是李信。

    十余年来,李信一直生活在失意和自责中。失去始皇帝信任更是让李信彻底的淡出大秦的中心,二十余岁执掌二十万陇西军的李信,到如今也不过才四十余岁,可是相貌竟然比大他十余岁的蒙恬看起来似乎还要苍老。

    李信很清楚,如今的大秦军中有很多人都能够担任平夷军将军一职,不说在军中根深蒂固的蒙氏和王氏两族,冯劫、韩信等等,都要比他这个曾经的败将要合适的多。

    但是,皇帝依然选择了他。正如当初选择他镇守武关一般。

    这种信任,才是李信此刻最为需要的。

    对黑龙江郡的局势,李信有所了解,一个新设的郡县,不用想将会面临何种困难,更何况那里在先前数百年间大秦从未曾涉足过。

    “平身吧。朕信爱卿,想来爱卿也不会负朕之所望。”

    “老臣愿为陛下赴死!”

    “……”

    能换点新鲜的词来表忠心么?

    ……

    “陛下,新设之四郡距我大秦有万里之遥,尽皆为蛮荒之地,少有人烟,望陛下三思!且四郡依陛下诏令所言,将会修筑六城,筑城之人从何而来?如果征召我大秦百姓,跋涉万里前往筑城,先不说耗费几何,今天下初定,民心思安,如若征召百姓恐又将致民怨沸腾……”

    等到李信退下,率先出列的是已经迁任御史大夫的顿弱。

    新设四郡以及建城之事,胡亥也就跟上计府府丞张苍商量过,当然这商量也就是胡亥问大秦如今仓储国库几何,建城和建郡是否能够支撑而已。

    张苍的回答,用脚趾头想也想的到。而如今大秦确实是仓多粮足,仅仅是敖仓一地,就使大秦至少十余年内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建设要做,休养生息要行,但是却不能建立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情况下。练兵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规模的对外用兵虽然短时间不可能,但是小规模的战事和蚕食胡亥没打算停止。

    咸阳宫正殿,鸦雀无声。

    这是顿弱自迁任御史大夫之后,第一次参加大朝会,同样也是胡亥第一次见到顿弱在朝会上说话,在前两次大朝会的时候,顿弱还是典客一职(典客,掌诸侯与少数民族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