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6 和谐草原(第2/3页)  大明地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盒盛好,送到了李贽的面前。

    李贽接着与卜失兔、著力兔商定了后续的各项事情,然后便带着哱拜的脑袋回去复命去了。苏昊把哱拜的脑袋送回宁夏城,交给萧如熏,至此,哱拜叛乱事件宣告圆满解决。

    一队快马带着哱拜、哱承恩父子的首级以及被活捉的土文秀等俘虏,奔向京城。万历亲自参加了宁夏卫的献俘仪式,并在仪式上宣布了对有功人员的嘉奖令。苏昊因各项战功,被授以总兵衔,邓奎、张云龙、徐光祖、熊民仰等人分别都得到了提升,分任参将、游击、守备等职衔。

    李贽在宁夏一役中的贡献也以密报的方式报告给了万历和申时行等人,当然,李贽如何从锦衣卫手里逃脱的事情,就有另外一番合理的解说了。万历原本就对李贽其人并没有什么恶感,此时正好借机宣布赦免李贽的各项罪行,授与他都察院副都御史的职衔,命他常住勘舆营,以协助苏昊。

    经过几轮协商,卜失兔最终与陕西总督叶梦熊签订了长期合作开发草原矿产资源的协议,并商定协议的落实由宁夏总兵萧如熏、副总兵苏昊负责。双方的这个协议当然也是经过了明廷内阁审议的,对于与卜失兔签订和平协议一事,申时行、王锡爵等人都是非常赞成的。

    协议签订之后,鞑靼军开始全面撤退。卜失兔留下夏邦兴在当地处理与明军合作的事宜,自己带着大部队返回了青海。著力兔也派出了几名属下常住宁夏卫,负责与明军的联络工作。

    一支支采矿的队伍从中原各地涌向宁夏,又经宁夏出关进入了草原。苏昊带着勘舆营走遍贺兰山周边,勘测出一个又一个的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煤矿。沉睡地下多年的宝藏被开采出来,经过冶炼之后销往各处,换成了沉甸甸的银两。这些银两又按比例分配到了朝廷官员、鞑靼贵族、商人、宁夏卫官兵以及其他各个利益主体的手里。

    所有的人都对这种合作表示满意,只有极少数长着榆木脑袋的腐儒乃在絮絮叨叨地大谈有违圣贤之道之类的旧话,但这种废话已经没有人愿意倾听了。

    在矿区陆续投产的同时,以马玉为首的一干工部技术官员也来到了宁夏。他们的任务是要在宁夏兴修水利,包括在水流平缓的黄河干流上修建拦水坝,用以蓄水灌溉。看着一条条沟渠被开挖出来,大片的荒地变成了良田,苏昊相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因连年旱灾而导致的高迎祥、李自成起义,应当不会再重演了。

    根据与卜失兔、著力兔商议的方案,明廷还从中原地区动员了一大批无地农民前往河套地区开荒屯田。许多地主、商人也闻风而动,带着大量的资金过来,为垦荒的农民提供农具、种子、肥料等供应,然后再与农民分配屯田产生的各种收益。

    对于汉人大量进入草原一事,鞑靼牧民最初是抱有抵触心理的,担心这些汉人侵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但很快,鞑靼牧民就发现汉人需要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农耕民族只需要十几亩土地就能够养活一家人,不像游牧民族需要有数以万亩计的草场才能够满足放牧的需要。诺大一片草原,增加几十个汉人的定居点,根本就不会影响到鞑靼牧民的生活,他们也就不再心存怨言了。

    在汉人进入草原屯田之后,鞑靼牧民能够用很低廉的价格购买到粮食和新鲜蔬菜,还可以用不值钱的牛羊肉换取各种生活用品,这无疑使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随着各种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双方的民族成见都越来越淡漠,汉蒙之间通婚的现象也开始大量出现了。

    在这个进程中,两个民族之间的各种冲突自然也是无法避免的。卜失兔和萧如熏各自派出一些官员,在草原上建立起了若干处联合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涉及到汉蒙双方的纠纷。由于双方都希望合作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因为在处理纠纷的时候都能够保证公正,这就使各种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