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神情立刻变得极其振奋。
“我立刻派兵加强哪里的守卫,严禁闲杂人等靠近。”苏刘义迫不及待地说道。
但刘师勇显然还在思考着什么难题,在停了好一会后,就听他说道:“我们拿下了下邳,伯颜定然不能无视,就像陛下说的,与他在此一战势必难免。但此战,水师很可能无法参战,从旁协助。”
的确,或许拿下下邳并不难,但下邳离彭城很近,快的话,北兵的骑兵甚至在第二天就能赶到。
但苏刘义、陈吊眼、张达均一愣。因为听刘师勇这话的意思,他的水师要在接下来的、和伯颜的交战中不战而退,这实在是太让他们意外了。现在军中几乎人人都知道,当初刘师勇之所以向陛下请缨,就是想和伯颜再交手一次,以洗刷过去的耻辱。如今事到临头,刘老大竟然“未战先惧”,不要说和他关系非常密切的苏刘义,连陈吊眼和张达都大眼瞪小眼。
可刘师勇却根本不管他们是什么表情,接着说道:“伯颜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如果来战,他一定不会和我们在水上硬拼,而是会利用上游的优势,以轻舟火船、甚至是堆放有引火之物的木筏,顺流而下冲击我水师炮船,从而先消除来自水上的威胁。”
听了他的这番话,苏刘义和陈吊眼或许还没有切身的感受,张达却是当场激灵了一下。火攻对炮船的威胁,他可是早已深有体会。
而且他更领悟到刘师勇话下的另一个含义:所谓的大江大河,说是大,但于海上相比,还是太狭窄了,水师战船在这里的回旋余地其实很小。所以,火攻的威胁对水师来说就变得很大。
我们说,刘师勇之所以会有如此预见,其实是和他过去与元军三次交手相关的。
这第一次,就是贾似道领军阻止伯颜南下的鲁港之战。在此战中,宋军七万精锐由孙虎臣指挥,在丁家洲列阵;水师将领夏贵率两千五百余艘战船横江拦阻;贾似道则远远地躲在后面鲁港内的巨舟上。
伯颜和阿术对此采取的对策就是:以火船、火筏沿江下冲,骑兵同时在沿岸陆地上冲击宋军的军阵。
由于孙虎臣刚接战就开始逃了,夏贵也不战而走,于是宋军水步两军同时大乱,兵败如山倒。
当然,这个时候的刘师勇还没有张世杰的官职高,他就是有心,也无法力挽狂澜。
刘师勇和元军的第二次交手,就是他和张世杰一起经历的焦山之战。尽管他们摆出了拼命的姿态,但客观地说,此时宋军的军心士气已不复从前,再加上朝廷里那帮重臣还要指手画脚,结果又被别人烧了一回。
至于第三次,就是他和伯颜二次交手的常州守城战。
已经吃过几次亏的刘师勇,肯定无法忽视对手的一些惯用伎俩。这实际上就是他和张世杰都没有选择等到所谓的春夏河水暴涨之际,再进攻郢州和下邳的重要原因。
张世杰在冬季就直接进攻郢州,看似在枯水期不利于战船上行,可只要快速突然,也就绝了对方沿水放船向下冲击的机会。他当然知道,郢州的哪些水下木桩、铁索,同样拦住了上游而下的船只和木筏。因为当年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张世杰都能知道的事,身为水师将领的刘师勇自然更明白其中的关窍。若不是淮河以北的河流在冬季多有结冰,他同样会早早就动手。
(过去的淮河流域,冬季达到零下十几、甚至零下二十度很正常。工业化带来的温室效应真的不能小视。)
刘师勇其实和张世杰一样明白,在以后的战事中,禁军水师将越来越退居次要的地位,如果不能在地面的战事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单凭水师已根本立住脚。
若是放到过去在沿海、甚至是在回旋余地更多的长江上,他又何必有那么多的顾虑?
当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