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九章 委托加工(第2/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几十、甚至上百万件衣服,在这个时代听起来似乎有点骇人,可只要参与制作的人多,实际也不是那么可怕。过去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一样不还是为禁军提供了军衣?而且同样分了季节。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原因,在冬衣上不符合军中实际需要罢了。

    问题是,虽然某人已经下令:严禁大宋境内的棉、麻、毛、布帛等物资对外流失。可现实却是,大宋过去的棉花主产地,无论是河南、河北、还是陕西,眼下都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中。甚至是最近的两淮,也不能说完全落到了行朝的手里,更别提它现在仍然在经历战火。这就导致了纺织原料严重不足。因此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从外面引进原料。

    事实上,由于松江地区的纺织业已经开始起步,出于利益的吸引,前往北地的许多商人已经在换回的物资中,有了过去他们不屑一顾的羊毛,但却依旧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所以某人决定,进一步加大其中的力度。

    听了陛下所言,杜浒怔了怔。

    某人立刻向他解释道:“杜将军,如今的形势是,我禁军已开始逐步北进,但两淮不同于江南,气候入冬即变寒,而将士们的冬衣很是缺乏。缺乏冬衣势必以后影响禁军的战力。朕已经查问过,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织布制衣的棉和毛不足。所以朕考虑再三,觉得只能加大从北方购买的力度。你对此有何见解?”

    杜浒飞快地想了一下,然后说道:“陛下,依臣于北地所见,羊毛、皮革之类的物资在哪里并不缺乏,而且草原上在宰杀之后多有摒弃,其中就有羊毛。即使是皮革,他们所看重的,也是其完整性,如有创口,就认为不合格。所以,如果不论其是否完好,军情司并非不能多弄。”

    东点了点头,他知道杜浒说的基本上是实情。

    因为从这个时代的大致情况来看,过去草原上的牧民在宰杀了牲畜、剥下毛皮之后,的确基本上首先看得就是它的完整性。只有相对完整的皮张,牧民们才能用于制作如盛水的皮囊、包裹等等之类的东西。

    当然更好的、韧性大的还被用于做皮甲。

    又由于对牧民们来说,每年剥下来的皮张相对有很多,所以,不完整、或不完美的皮张往往就会被他们丢弃。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值得再去摆弄。

    但某人却从中已经看到了未来缝制的皮衣。

    类似这样被浪费的还有大量的羊毛,织造技术的不发达,是草原上的牧民千百年来始终没能对此充分加以利用的重要原因。

    “只不过陛下当知,眼下在草原上,首重为茶,其次为粮,再者丝绸。尤其是朝廷复国江南之后,北方少了江南的供奉,粮食的缺口非常大。据臣所知,这几年草原上多有饥荒。”杜浒接着说道。

    “丝绸者,江南所产原本即为其中之上品,一直颇受北地豪富之人所喜爱。”

    “所以臣觉得,如能以茶、粮食、丝绸为引,军情司自可从北地再多换回些皮革和羊毛。只是这些东西现在均为朝廷严禁外流之物。”

    杜浒所说的这些情况,其实东大多都知道。

    北方缺粮,这是他始终的判断。他当然还清楚,草原之人一日不可无茶。至于丝绸,它无疑是已经开始变得喜欢享受的蒙古王公贵族们所爱。

    只不过当初东限制丝绸输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丝绸也可以用于制作铠甲的衬里。

    可是,他现在不得不重新另做安排。

    “杜将军,从军情司过去传递来的北地消息,朕大致也了解了一点你说的情况。现在这样,朕已让许夫人安排可靠之人,在松江立刻建造一个新的货栈。但为了不让其他人对这个货栈过多的注意,它所用之人,除了许夫人安排的之外,其他的都将由你们军情司来担当。”

    “朕随后自会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