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0九章 出鞘 下(第2/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别人或许不清楚,他多少还知道点,过去北元汉军三大“世家”中的董家,与张家、史家最大的不同,不是他们自己曾经有多少私兵,而是他们所领的,是忽必烈身边的侍卫亲军。

    这个“侍卫亲军”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时期的“四怯薛”。“怯薛”相当于“宿卫”,其职责就是护卫蒙古帝国大汉本人。当时分掌“四怯薛”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和博尔术。

    忽必烈上位后,改“怯薛”为“侍卫亲军”,分“五卫”。其中右侍卫亲军首任都指挥使,就是董文炳。

    “侍卫亲军”对蒙古帝国大汗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忽必烈当政其间,只有一人曾经被授命得到过他们的指挥权,这人就是当初领军南下灭宋的伯颜。董文炳当时就率军在其麾下。

    那么,如果现在忽必烈的侍卫亲军再次出动,而且是在老忽没有亲征的情况下,除了伯颜,东还真想不出有何人可以得到授权指挥这支亲军。

    心思转到这里,这家伙禁不住喃喃语道:

    “昭王故技,昭王故技。”

    听到他的自言自语,张世杰、刘师勇、高桂等人全看向了这个狡诈之徒。高桂更忍不住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

    他的话音还没落地,张世杰的眼睛里已经有精光暴出。

    “莫非伯颜已经南下,就在灵璧”

    东长叹一声,尴尬地苦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是的,朕觉得,我们前段时间可能过于关注伯颜了,以至于中了他们的瞒天过海之计。”

    他向张世杰问道:

    “少傅,据您所知,在北汉军的世家当中,董氏与张氏、史氏有何不同”

    尽管张老大您当初在北汉军中也只能算是一个小卒,不可能知道更多的上层内幕,可有些事情未必没在军中道听途说,咱现在更只能借此向众人说明自己的推断。

    张世杰皱眉想了一下,然后回到:

    “臣当年似曾听说过,董氏与张家家主的不同,是他为元主近臣。他所执的兵马也不同于其它,只听命于元主一人。”

    这就够了,某人立刻接口:

    “正是。所以我们曾在厓山对阵张弘范,也曾在雷州与史格交手,却一直没有遇到董氏之军。他们这支兵,非极其亲贵重臣,只怕元主不会授予。也不到非常时刻,断然不会轻用。而今董士选领军南下,以此观之,”

    忽必烈称董文炳为“大兄”,后来的元成宗则称董士选为“二哥”,董家真的和元主关系极近。

    边上眼中同样精芒暴闪的刘师勇已经说道:

    “怕是伯颜早已潜行于军中。”

    是的,当年发生在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中,当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换了赵括为将后,秦昭王除了发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为兵外,暗地里还任命了白起为秦军主将,更下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只怕如今的老忽您,也给咱玩了这么一手哦。

    战争中的阴谋诡计是层出不穷的,吃点小亏,上点小当其实不算什么,关键是有时候要及时补救。

    没吃过亏的人其实这世上就没有,就看每个人怎么算了。

    当下,事情讲到这地步,也已经不用再多说了,所有人均陷入短暂的沉默。但很快高桂的脸上露出了决然之色,显然是他已决定了一件事。

    不过真的还轮不到他,张世杰已经立起了身,对着陛下一躬身。东对他则摆了摆手:

    “少傅,荆襄仍为要地,此处也非您莫属。朕看哪里现在也可以动手了。至于具体的方略,您仍有临机决断之权。朕只要一个结果,”

    这个狡诈之徒嘴里缓缓吐出了一个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