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人至少应该看到,二战中的德国,就为此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有些小说中所言,还请兄弟们不要误解。
-----------
道长和杜浒的这一路上毫无例外地遇到了各色人等,既有过去大金国的后人,也有很多“流落”到草原上的汉人工匠,以及一些商人。至少在这个时代,他们对远赴大漠修行的“仙长”是亲近和敬重的。
也正是这些人,当道长和杜浒他们越来越接近和林时,频频被好心地劝告先行离开或者暂且回去,因为看似平静的草原很快又将不再安宁了。
道长和杜浒一行人最终在劝告下没能到达和林就回转,但他们一路上所听到的、或看到的,已经足以让宋帝国兵部参谋院的众人勾画出北元在西北方向大致的局势。
只是这一切对宋帝国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就像张世杰更直白地所问:双方的胜负会如何
如果北元败了,或是双方战事形成了胶着,不用说自然对宋帝国这边是上上大吉;而若是北元赢了,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他们会转向那里,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
但是,判断这场较量的胜负对在座的众人来说其实也并容易,这还是由于时代资讯缺乏的缘故,使得众人不好判断。
如果北元的军力详情都难以查明,就更不要说地处遥远的海都了。
只有细致入微的人,才能看出其中的蛛丝马迹。
也除了某位心知肚明的某人,他从一开始就认定了某种结局。
高桂的耳边已经传来了那个人的语声。
“无须顾虑,放胆直言。”
迟疑中的高桂顿时一振。
“臣以为,从总体来看,还是北朝的赢面比较大。”
刘师勇的追问也是两个字。
“理由”
“当初辽东乃颜为乱,若海都同时东下,北朝势必危矣。末将据此以为,海都不仅在实力上不如北朝,且必对元主心存忌惮。”
茅湘不确定地问道:
“会否如今的海都实力大增,已有信心压倒北朝,所以他才大举东下”
听了他所问,高桂再度显出了迟疑。
“有可能,但乃颜为乱距今不到三年,在此期间海都固然实力会有所增长,恐怕还不足于超过北朝。他此次大举东下,应当是他认定北朝有我大宋在南边牵制的缘故。”
“臣只是觉得,从道长所说情形来看,”
说到这里,他看了某人一眼,而在某人的眼中,他分明看到了一种鼓励。
“海都在步步进逼,而伯颜却不断地向和林后退,其中似乎有伯颜想在该处决战之意,否则他不该总是这样退却。”
听完高桂所言,张世杰和刘师勇全都再度看向了地图。
东的脸上有了敬佩赞赏之意。
战争所带来的压力同样会在不知不觉中促使人进步,能推断到这个程度真的要让人击节赞叹了。
陆秀夫在此期间一直没有说话,但在看到他好学生脸上熟悉的坏笑之后,他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
“官家以为”
东叹了一口气。
“老师,北元近来所为,其真正的目标,仍是我大宋,只不过在西北方面不能安定下来之前,他们无法对我用兵罢了。这就是当初我等,在琼州能得到喘息的原因。”
有些东西是不是该彻底摊开来了
所有人全看向了某人。
“在我大宋和北元近来看似平静的表相下,是他们的急,因为时间在我而不在他们,我大宋正变得越来越强。”
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的一切并不是静止的,那么所谓的强弱就是也在变化的,直至可转换的。作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