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聪明人,一旦真了解了军事,也绝对比任何人都能来事。
他攻下矩州之后,始终按兵不动。一方面暗中囤积军械、粮草,收集军情;一方面大肆筑城,摆出一幅要固守大宋过去属地的架势。
既然宋军控制了夔州路,云南的元军也不是没有准备,其防御的重点是曲靖宋代称之为石城郡,曲靖为元代所改,因为它是出入云贵两地的门户。
当时间开始入夏、别人都认为已过了最佳用兵时机,宋军就算想有动作、恐怕也要等到入秋之后,稍有松懈之际,宋瑞突然挥军倍道兼行,直扑石城郡,让对手大感措手不及。就此,双方在白石江后世曲靖的南盘江爆发了激战。
只不过由于张世虎的骑军在某一喜欢作弊的鸟人暗示下,再加上有谢明军情司的情报和接应,于白石江的下游某处早早偷渡,形成前后夹击,这场大战的结果也就不难预料。
曲靖既然被拿下,云南的门户洞开,北元在云南大势已去。
宋瑞原本就风流倜傥,此战过后,他再拿出当年孔明帅哥的风范,好言安抚被俘获的、元军中的南方部族首领或头人,以及下面的兵士,并一一释放了他们。结果,他这位当代的帅哥立时就被这些人视为诸葛丞相再世。
然后这些被放回之人再一传播,得,整个云南基本上就被搞定了。
事后某人得报,对着铜镜是内牛满面:形象其实也是很重要滴,咹,兄弟俺是不是也该整个整容手术
事实上,宋军用一个半都督府兵力、再加骑军,以十万之众能席卷云南,除了在军功授田等政策的激励下、宋军的战力现在很强外;此时北元在云南的根基远不如另一个时空中的明初、已历百多年那么牢固,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是由于,相比宋代,在对南方部族的态度上,北元所采取的政策实际是高压。
其它的不用讲,忽必烈在云南安了个镇南王,这就等于是在这些当地的“土皇帝”头上,给压了一座山,套了一个箍。
而宋代所采取的是“羁縻州”的做法,也就是那些依附、投靠朝廷的蛮荒之地,朝廷赋予当地的部族首领以自治权,顶多每年向朝廷上贡点土特产。你像矩州,它过去就属于这种性质。
如果两相比较,谁都不能不承认,宋代的政策对那些当地的首领、头人等等,绝对是“圣恩浩荡”。
“羁縻州”这个制度起自于唐代,其根源恐怕要追溯到原古的朝贡制度。后人甚至都能在共和国的自治政策中,看到某些它的影子。
此时的宋瑞面带微笑,心里却像明镜似得。
因为作为帝国兵部西南总督,他非常清楚,当初在拟定这个庞大的“经略西南”计划时,民政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在谢明军情司所了解的情况、以及朝廷在广南西路做法经验的基础上,为了以示大宋与北元的区别,经陛下与陆秀夫等重臣多次商议,拟定如下:
一,在有些关键的地方,兵必须要驻。
针对帝国陛下原先提出的在昆明和贵州即贵阳设郡、并驻军,经宋瑞和参谋院仔细考虑,又提出了将曲靖也纳入其中。由此,朝廷、禁军在云贵地区形成了三个重要的支点。
二,仿照过去“羁縻州”的制度,在西南各地部族居住区设置“自治县”,取消“羁縻州”的说法。
这里面某人的“怀旧”心态固然起了很大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为了配合帝国新的郡县制。因为现在的“县”,实际上已经和以前的“羁縻州”平级。过去仅仅是在贵州地区,“羁縻州”就有五十多个。
三,取消所有的上贡,但各地以后应遵照朝廷的要求,在朝廷官员的指导下组织民夫修筑道路。
所谓的“羁縻州”,其实就是这时代落后的蛮荒之地,让他们上贡东西,还不如不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