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露出了苦笑。
您瞧瞧,咱没说错吧咱已经混得里外不是人了。
但他今日勾赵昺童鞋出言,也正是为了借此阐述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
“昺弟,你能否确切地告诉朕,天下之人吃饱饭,一人一年需要多少粮食”
帝国陛下轻轻地问道。
赵昺一楞。
这样的问题,朝中的夫子们都不清楚,他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朕可以告诉你,想让天下的百姓不至于挨饿,一人一年不得少于三石。而要让他们过上温饱生活,则要达到四石。假如想让他们过上真正富足的日子,这个数字还要增加,为五石。”
把后世的数字折算成大宋的“石”,差不多也就是如此。
过去没有好办,让新成立的民部去查证,这就是他们该做的事之一。
“如果你到户部去看一看、自朝廷驻跸琼州以来历年的估算和记载,就可以知道,以此为标准,我大宋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更谈不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朕和朝廷当初制定粮食榷卖榷买之政,且禁止外流的原因。”
兄弟我当初让朝廷的官员们查证亩产、丈量田地,并不完全是为了田赋,这同样是在把咱的有些家底查清楚。有了这些数字,哪怕它们仍然粗略,既在朝廷的众人面前好说话,制定政策时也就有依据了。
其实兄弟们很容易得出这时代粮食紧张的结论。
首先,整个南方在宋代,其开发程度远没有达到后世明、清的水平。
北宋期间,去掉四川,江南只容纳了约二千万左右的人口。是金人、蒙古人的入侵,导致中原百姓不断南迁,江南人口才大幅上升。
其次,三百斤的亩产在这个时代已经基本到顶了。
因为后世高产的几大要素----水利灌溉、良种、化肥、农药,此时并不具备。就是有少许的水利设施,也根本无法与后世相比。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后世农业仍然要靠天吃饭,这时代就更是如此。任何一个如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都将导致各地粮食大规模减产。
后世共和国在前五十年里,年均受灾耕地面积超过了六分之一,其中北方主要是旱灾,南方则是洪涝。在这个中古时代,只会更差。
东自己就很清楚,至少在过去的十多年当中,从各地所报来看,于行朝所辖的范围之内,灾害就没断过,年年各地都有歉收。
再加上战争所导致的破坏,以及百姓流离失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您不用查也应该知道粮食是紧张的。伯颜渡江先抢粮,元代需要江南的贡赋来支撑,早已说明了这个事实。
“我大宋境内的粮食与百姓所需相比,本就略显不足,一旦再流失,朝廷不仅无法保障军需,更无法做到安民。民不安,天下必乱。其后果,就是我们复的国仍会丢失,恢复故土也就更不用提了。”
“话再说回来,即使我大宋粮食富余,战时期间也不能让它们流入北方,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这些流失的粮食不会流入北兵军中。而一旦这些粮食流入北兵军中,昺弟,它又意味着什么”
帝国陛下的面容已经变得有些肃然。
“资粮与敌。”
话有时候真不能不讲到“胃”,不到“胃”,消化不了。因为有些后世的观念,这时代的人实在是缺乏。再说,赵昺童鞋现在也算是“大地主”,讲到了“胃”,这其实是为他好。
赵昺一怔。
某人对赵昺童鞋绝对是循循善诱滴,赵昺童鞋被染黑的命运已经彻底定了。
帝国陛下的一番侃侃而言,赵昺童鞋算是“受教”了。就是其他的人也全释然。
但帝国太后早已领教过了他的能言善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