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二章 军械之要(第2/3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或一天的战斗下来,说射出去了几十万枝箭,就不是什么夸张。宋军怎么会有如此源源不断的箭枝

    --------------------------

    实际上,东就是从他的好老师那里才了解宋代军械生产体制的。当初他在琼州绑了工匠来之后,真正的组织、调配者就是陆秀夫。

    正是由于有陆秀夫对工匠的合理组织和调配,才使得行朝顺利地在昌化开矿炼铁、并将昌江发展成帝国的一个军械生产中心。

    严格来讲,宋代的军工生产就是“垄断的官企”。而赵家老大在军械生产上采取如此做法,也是与他加强对武人控制的目的所分不开的。

    因为当他集中了天下的武器制造,且还将所生产出来的军械“置五库以贮之”,这其实就是在通过对军备的控制来强化对武人武力的约束。

    东同样也评估了宋代的这个传统做法,他认为,这里面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当之处。

    合理的一面是有些军械必须加以控制。我们都知道,有些武器,其性能和生产的手段,作为一种最高级别的国家机密,就是在后世,也少有让外人所知道。

    宋代在这上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军中的利器神臂弩。这种已经失传的弩,有宋一代,它的奥秘始终难以为敌所知,这主要归功于宋人对它采取了极为严格的管制措施。

    而不当之处在于,宋代军备生产过大、且过滥。

    因为宋代军工作坊中所制造的东西,除了军械,从旗帜、帐篷到马鞍、马镫,几乎全都包括,这就太过。而有些东西放给民间生产,不仅可以使朝廷、兵部集中力量于更重要、更关键的兵器,这种另类的“国退民进”,同时还可以刺激宋代“民营企业”的发展。

    东和文天祥、刘师勇、茅湘、高桂等人说道:“文相,诸位将军,禁军大规模扩军在即,而以朝廷现有的军械制作能力,将来是无法满足军中所需的。”

    “上次军议之后,朕曾又盘算过这件事,为了改变此种情形,朕认为,兵部和军械装备司应尽快拟订一个条目,将军中真正最紧需、最关键的军备给列出来,朝廷以后将集中全力于它们的制作。至于其它辅助、不那么十分重要的东西,全交给民间生产。”

    文天祥略为沉思了一下,很快就回道:“臣遵旨。”

    宋瑞其实是知道过去朝廷规制真实目的的,像他这样的聪明人要是不知道,那还真是奇了怪了。但他更清楚,在兵事得“专”的前提下,这个狡诈的陛下早已在军中分权,苏刘义的督军司是其一,而军械装备司同样也如此。它的主要职责,显然就是掌控军备。

    这种做法与过去的区别是,以前是朝廷、或者也可以说是文官来掌控,后者则是军中自己来掌控。

    当然,宋瑞认为这是在分权,可在哪个后世的废才心目中,这更应该称之为合理的“分工”。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社会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化。

    “分权”是符合宋代政治传统的,况且军械装备司属于他这个兵部尚书统管的名下。至少在宋瑞的眼里,军备之权仍在朝廷和兵部,并非是落到了军中。

    而从复国的大业来讲,眼下的有些事情也急需改变,以适应禁军扩军的需要,所以他不仅没有提出异议,相反,他还建议陛下:

    “陛下,臣以为,如此一来,军械装备司可以划分为两块,重要的军械和一般性的装备。”

    帝国陛下颔首,他看着文天祥。

    “文相,军械装备实为军中要务,朕的另一个看法是,军械装备司应升格为军械装备部,就按您所说的,下辖军械司和装备司。”

    文帅哥,兄弟我早就想建立真正的总装备部,如今正好借此机会将它推出来。

    好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